去年,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重組成立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成為央企重組整合的典型案例。同時,中遠海運也是央企壓減層級、“瘦身健體”的試點企業。那么,圍繞國企改革,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到底有什么經驗可以學習、借鑒呢?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稱NBD)專訪了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下稱中遠海運)董事長許立榮,他向記者介紹了國企改革中的“中遠海運經驗”。
同時,許立榮介紹了中遠海運在“一帶一路”戰略下走向國際的業務布局。在他看來,聚焦發展是企業“走出去”的根本要義,促進融合是企業“走出去”的根本保障。
談重組經驗:采取“拆開來,合起來”整合
NBD:中遠海運重組并不是簡單的合二為一,請問中遠海運是如何在重組后有效整合的?
許立榮:重組后的新集團堅持戰略引領,從規模增長、盈利能力、抗周期性、全球公司的維度,確立了打造“全球領先的綜合性物流供應鏈服務集團”的發展愿景,制定了航運、物流、航運金融、裝備制造、航運服務、社會化服務以及“互聯網+”等“6+1”產業集群的發展戰略。
我們也完成了七個核心業務板塊和海外業務的整合重組,完成了集團總部、集裝箱、散貨、能源、港口、金融、物流、裝備制造、海外網絡和中遠海控等10項重大改革重組項目,打造了集裝箱運輸、碼頭經營、航運金融、油氣運輸4大上市平臺。主要業務板塊的深度整合,協同效應效益迅速體現。
NBD:從財報看,重組后的中遠海運經營成本下降,業績明顯提升,實現1+1> 2的效果,有哪些經驗做法?
許立榮:我認為,改革重組不是簡單“1+1”,而是直面企業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發展的痛點和癥結問題。在主要業務板塊重組上,我們沒有采取簡單的吸收式合并,而是采取“拆開來、合起來”深度融合式的整合。從改革伊始,我們就提出要依據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自身特點及行業發展趨勢,對兩大集團各業務板塊發展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和設計,確定了新集團“6+1”產業集群的總體業務架構。
另外,任何并購重組,打破企業文化差異、融合團隊都是難點問題。我們提出“打造一個積極進取的優秀團隊,建設一個同舟共濟的和諧文化,確立一個世界一流的奮斗目標,構筑一個實現卓越的偉大夢想”,這為改革重組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NBD:當前央企正推進“瘦身健體”、壓減層級工作,中國遠洋海運匯總提出了關閉340家法人單位的清單,目前進度如何?
許立榮:作為國資委5家“壓減”試點單位之一,我們利用重組整合的有利條件,將整合同類型企業、處置“僵尸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優化業務結構與“壓減”工作目標有機結合起來,確定了“壓縮法人層級至5級、管理層級至4級、消減法人公司20%”的工作目標。目前已清理關閉231家法人單位,占擬關閉法人數量的67.9%,管理層級已壓減為4級。
談“一帶一路”:聚焦發展是“走出去”根本要義
NBD: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中,“一帶一路”可能是最熱門的話題,中遠海運是走出去的重要央企,中遠海運將在這方面有何布局或考慮?
許立榮:“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遠海運緊抓“一帶一路”倡議推進帶來的沿線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物流運輸需求增長機遇,發揮海外業務以及各相關業務板塊資源優勢,以重要通道、重要區域、重要項目和重要客戶為導向,以為客戶提供全球全程綜合物流服務為抓手,初步形成了以船舶為紐帶、以碼頭為支點、以物流業務為延伸、以航運服務業務為支撐的全球經營網絡。
截至目前,中遠海運集團在全球現投資經營碼頭共48個,泊位209個,絕大多數分布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區域。在陸上“絲綢之路”方面,重點是跨越歐亞大陸的海鐵聯運,我們相繼開展了海鐵聯運和亞歐國際班列業務。另外我們還從事“一帶一路”沿線的港口碼頭投資業務,夯實中遠海運在全球網絡發展的戰略,同時,推進碼頭產業國際化經營,對于中國要打通重要戰略通道也相當有幫助。
NBD:您覺得中遠海運成功走向國際市場,能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哪些經驗做法呢?
許立榮:我認為最主要兩點就是聚焦發展是企業“走出去”的根本要義,促進融合是企業“走出去”的根本保障。在海外業務拓展方面,以人為本,加強與海外員工的交流,注重文化融合對于促進海外業務發展至關重要。而且,我們在“走出去”過程中,為當地提供了總共近一萬個就業崗位,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NBD:全球制造業布局調整,對航運業的布局帶來哪些影響?您曾提到打造“制造+航運物流供應鏈”的生態圈,如何理解這一思路?
許立榮:制造業全球布局的調整,將對航運業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隨著制造業的回流、智能制造的發展以及全球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升級,制造業所需要的配套物流服務更加綜合,航運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將不斷深化。航運與制造將不斷創新商業發展模式,形成融合物流、制造、貿易、金融等于一身的“制造+航運物流供應鏈”生態圈,探索更高、更新、更快發展。
同時,從航運本身來講,我們也將深度洞察制造業的需求,全面提升價值創造能力,通過打造新產品、突破傳統服務邊界,向航線兩端延伸并創造新的增值服務,打造“專、精、尖”的定制化和標準化服務,為全球的制造業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在助力制造業的全球發展的同時,也促進全球綜合物流服務的發展升級。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稱NBD)專訪了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下稱中遠海運)董事長許立榮,他向記者介紹了國企改革中的“中遠海運經驗”。
同時,許立榮介紹了中遠海運在“一帶一路”戰略下走向國際的業務布局。在他看來,聚焦發展是企業“走出去”的根本要義,促進融合是企業“走出去”的根本保障。
談重組經驗:采取“拆開來,合起來”整合
NBD:中遠海運重組并不是簡單的合二為一,請問中遠海運是如何在重組后有效整合的?
許立榮:重組后的新集團堅持戰略引領,從規模增長、盈利能力、抗周期性、全球公司的維度,確立了打造“全球領先的綜合性物流供應鏈服務集團”的發展愿景,制定了航運、物流、航運金融、裝備制造、航運服務、社會化服務以及“互聯網+”等“6+1”產業集群的發展戰略。
我們也完成了七個核心業務板塊和海外業務的整合重組,完成了集團總部、集裝箱、散貨、能源、港口、金融、物流、裝備制造、海外網絡和中遠海控等10項重大改革重組項目,打造了集裝箱運輸、碼頭經營、航運金融、油氣運輸4大上市平臺。主要業務板塊的深度整合,協同效應效益迅速體現。
NBD:從財報看,重組后的中遠海運經營成本下降,業績明顯提升,實現1+1> 2的效果,有哪些經驗做法?
許立榮:我認為,改革重組不是簡單“1+1”,而是直面企業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發展的痛點和癥結問題。在主要業務板塊重組上,我們沒有采取簡單的吸收式合并,而是采取“拆開來、合起來”深度融合式的整合。從改革伊始,我們就提出要依據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自身特點及行業發展趨勢,對兩大集團各業務板塊發展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和設計,確定了新集團“6+1”產業集群的總體業務架構。
另外,任何并購重組,打破企業文化差異、融合團隊都是難點問題。我們提出“打造一個積極進取的優秀團隊,建設一個同舟共濟的和諧文化,確立一個世界一流的奮斗目標,構筑一個實現卓越的偉大夢想”,這為改革重組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NBD:當前央企正推進“瘦身健體”、壓減層級工作,中國遠洋海運匯總提出了關閉340家法人單位的清單,目前進度如何?
許立榮:作為國資委5家“壓減”試點單位之一,我們利用重組整合的有利條件,將整合同類型企業、處置“僵尸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優化業務結構與“壓減”工作目標有機結合起來,確定了“壓縮法人層級至5級、管理層級至4級、消減法人公司20%”的工作目標。目前已清理關閉231家法人單位,占擬關閉法人數量的67.9%,管理層級已壓減為4級。
談“一帶一路”:聚焦發展是“走出去”根本要義
NBD: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中,“一帶一路”可能是最熱門的話題,中遠海運是走出去的重要央企,中遠海運將在這方面有何布局或考慮?
許立榮:“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遠海運緊抓“一帶一路”倡議推進帶來的沿線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物流運輸需求增長機遇,發揮海外業務以及各相關業務板塊資源優勢,以重要通道、重要區域、重要項目和重要客戶為導向,以為客戶提供全球全程綜合物流服務為抓手,初步形成了以船舶為紐帶、以碼頭為支點、以物流業務為延伸、以航運服務業務為支撐的全球經營網絡。
截至目前,中遠海運集團在全球現投資經營碼頭共48個,泊位209個,絕大多數分布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區域。在陸上“絲綢之路”方面,重點是跨越歐亞大陸的海鐵聯運,我們相繼開展了海鐵聯運和亞歐國際班列業務。另外我們還從事“一帶一路”沿線的港口碼頭投資業務,夯實中遠海運在全球網絡發展的戰略,同時,推進碼頭產業國際化經營,對于中國要打通重要戰略通道也相當有幫助。
NBD:您覺得中遠海運成功走向國際市場,能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哪些經驗做法呢?
許立榮:我認為最主要兩點就是聚焦發展是企業“走出去”的根本要義,促進融合是企業“走出去”的根本保障。在海外業務拓展方面,以人為本,加強與海外員工的交流,注重文化融合對于促進海外業務發展至關重要。而且,我們在“走出去”過程中,為當地提供了總共近一萬個就業崗位,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NBD:全球制造業布局調整,對航運業的布局帶來哪些影響?您曾提到打造“制造+航運物流供應鏈”的生態圈,如何理解這一思路?
許立榮:制造業全球布局的調整,將對航運業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隨著制造業的回流、智能制造的發展以及全球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升級,制造業所需要的配套物流服務更加綜合,航運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將不斷深化。航運與制造將不斷創新商業發展模式,形成融合物流、制造、貿易、金融等于一身的“制造+航運物流供應鏈”生態圈,探索更高、更新、更快發展。
同時,從航運本身來講,我們也將深度洞察制造業的需求,全面提升價值創造能力,通過打造新產品、突破傳統服務邊界,向航線兩端延伸并創造新的增值服務,打造“專、精、尖”的定制化和標準化服務,為全球的制造業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在助力制造業的全球發展的同時,也促進全球綜合物流服務的發展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