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航運業持續低迷,碼頭作業費等附加費卻逆勢上揚,對此,3月27日,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獲悉,東方海外、陽明海運等7家集裝箱班輪運輸公司主動致函,承諾調減碼頭作業費。這已經是本月內第二批船運公司調減碼頭作業費,算上月初11家公司調減費用,目前我國共有18家船運公司預計每年合計減費46億元。不過業內仍擔憂,在我國航運業持續低迷的背景下,船運公司降費或面臨盈利難題,未來或需船運公司結成聯盟或兼并重組,將過剩的運力與航線重新整合,共渡難關。
據了解,船運公司會向有進出口需求的企業收取少則6-7種,多則十幾種附加費,碼頭作業費就是其中占比較大的一種。航運業資深專家吳明華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不久后,全球經濟陷入低迷,航運業也隨之走入低谷,但相較于別國,中國的經濟復蘇較快且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由此成為了航運業的“香餑餑”。當時船運公司向進出口企業收取的費用分為運費和附加費兩種,為了搶占更大的市場,不少船運公司惡意競爭,給有運輸需求的客戶開出相當于成本價,甚至低于成本價的運價,即“零運費”和“負運費”以惡性殺價擾亂價格市場,妨礙公平競爭。
“但船運公司要想生存必須盈利,當時運費較低,就有船運動了抬高附加費的念頭”,吳明華表示,當時有部分船運向進出口企業收取的附加費逆勢上揚,只升不降,以附加費賺取利潤補償運費的虧損,導致了運費極低、附加費較高的現象,價格結構扭曲。為了遏制這一現象,近兩年,我國規定船運公司制定的運費必須向交通部備案,否則將處以2萬元至10萬元罰款,且近期加大監察力度,對不按備案價格要價的多家船運公司進行處罰,業界指出,本次船運公司主動降低高昂的附加費,也是我國不斷對市場進行引導與規范的體現。
不過吳明華坦言,自金融危機以來,我國船運業正經歷近200年以來最漫長的“寒冬”,在近十年的時間里,我國超過95%的船運公司出現虧損,小型船企紛紛破產倒閉,大型船企加速兼并重組、抱團取暖,然而即使是這樣,目前仍有超過8成的船企面臨虧損,本次18家船運公司承諾每年下調近50億元費用,也幾乎就意味著收入再減50億元,或致企業盈利雪上加霜。
對此,吳明華建議稱,即使產業低迷,但一味的惡意低價競爭,依靠附加費補償利潤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越是低迷之時,船運公司就越需提高核心競爭力,可以相互結成聯盟或兼并重組,將過剩的運力與航線重新整合,共渡難關。去年,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重組成立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業界分析,這可以使兩家企業共同開發客戶、開拓新興市場,在航運和船舶修建等領域實現資源共享,從而降低成本,并最大化利用現有資源,即是央企重組整合的典型案例,也可供其他航運公司參考經驗。
據了解,船運公司會向有進出口需求的企業收取少則6-7種,多則十幾種附加費,碼頭作業費就是其中占比較大的一種。航運業資深專家吳明華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不久后,全球經濟陷入低迷,航運業也隨之走入低谷,但相較于別國,中國的經濟復蘇較快且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由此成為了航運業的“香餑餑”。當時船運公司向進出口企業收取的費用分為運費和附加費兩種,為了搶占更大的市場,不少船運公司惡意競爭,給有運輸需求的客戶開出相當于成本價,甚至低于成本價的運價,即“零運費”和“負運費”以惡性殺價擾亂價格市場,妨礙公平競爭。
“但船運公司要想生存必須盈利,當時運費較低,就有船運動了抬高附加費的念頭”,吳明華表示,當時有部分船運向進出口企業收取的附加費逆勢上揚,只升不降,以附加費賺取利潤補償運費的虧損,導致了運費極低、附加費較高的現象,價格結構扭曲。為了遏制這一現象,近兩年,我國規定船運公司制定的運費必須向交通部備案,否則將處以2萬元至10萬元罰款,且近期加大監察力度,對不按備案價格要價的多家船運公司進行處罰,業界指出,本次船運公司主動降低高昂的附加費,也是我國不斷對市場進行引導與規范的體現。
不過吳明華坦言,自金融危機以來,我國船運業正經歷近200年以來最漫長的“寒冬”,在近十年的時間里,我國超過95%的船運公司出現虧損,小型船企紛紛破產倒閉,大型船企加速兼并重組、抱團取暖,然而即使是這樣,目前仍有超過8成的船企面臨虧損,本次18家船運公司承諾每年下調近50億元費用,也幾乎就意味著收入再減50億元,或致企業盈利雪上加霜。
對此,吳明華建議稱,即使產業低迷,但一味的惡意低價競爭,依靠附加費補償利潤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越是低迷之時,船運公司就越需提高核心競爭力,可以相互結成聯盟或兼并重組,將過剩的運力與航線重新整合,共渡難關。去年,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重組成立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業界分析,這可以使兩家企業共同開發客戶、開拓新興市場,在航運和船舶修建等領域實現資源共享,從而降低成本,并最大化利用現有資源,即是央企重組整合的典型案例,也可供其他航運公司參考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