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洋工程市場深度調整的關鍵之年。在油氣開發市場需求低迷、運營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手持訂單風險集聚,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海洋工程裝備面臨的產業發展形勢更加錯綜復雜。展望2017,我們需做好長期應對挑戰和困難的準備,著眼于市場先機,關注有限的市場機會,積極應對,化解危機!
面臨風險
一、能源結構稍有變化,低位油價或成常態
據BP2016年能源展望,2015年總的能源消耗為12730百萬噸油當量(Mtoe),到2025年將會達到15720 Mtoe,年均增速為2%。其中,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微降,核能、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等新型能源消費提速,高于平均增速。雖然整體能源結構并未發生大的變化,但是國際石油目前仍然面臨供過于求的“窘境”。
年終歲末,OPEC減產協議終于達成,不僅讓國際油價走出了一波翹尾行情,更有望助力油價在2017年迎來開門紅。普遍認為2017年的情況要優于2016年,油價或將在53?58美元之間。雖然目前業內對2017年行情多持樂觀預期,但是,此輪減產協議只能維持6個月。且美國在特朗普上任后將推行強勢的能源政策,包括能源獨立計劃等,勢必要加強國內石油生產,一旦油價好轉,生產恢復,對于市場來說又是一場災難。因此,對于未來油價預期仍不明朗,低油價或將成為常態。
二、運營市場供需失衡,業主經營狀況堪憂
鉆井裝備日租金仍處于下行通道中,克拉克松最新數據顯示,半潛式鉆井平臺/鉆井船、自升式鉆井平臺日租金收于13.60、7.87萬美元/天,同比下跌31%和9.1%。鉆井裝備利用率方面,截至2016年底,半潛式鉆井平臺/鉆井船和自升式鉆井平臺兩類裝備利用率降為63%和65%。運營商迫于經營壓力,自2014年起已先后封存超過250座各類鉆井平臺。與此同時,各類海洋工程船也陷入較嚴重的過剩危機。
主要鉆井業主經營狀況進一步下滑,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出現大幅下降。全球最大鉆井裝備運營商Transocean第三季度營業收入9.03億美元,凈利潤2.29億美元,同比降幅高達43.9% 和28.6%。船隊利用率也屢創新低,業主紛紛選擇閑置甚、拆解或者出售的方式以應對不利局面。根據克拉克松數據顯示,Diamond Offshore旗下共28座/ 艘鉆井裝備, 其中17座/艘目前處于Cold Stack狀態。且目前大部分船隊手持租約面臨巨大挑戰,2017年之后大部分業主手持租約將出現大幅下降。此外目前油公司提前取消租約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業主現金流將面臨進一步考驗。
三、產業形勢錯綜復雜,競爭態勢更為嚴峻
中國自2013年首度超越韓國位居第一以來,連續四年維持市場份額。之前與中國產生激烈競爭的韓國和新加坡在訂單承接的數據上來看,紛紛敗下陣來。油價斷崖式下跌是導致問題的直接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經歷此次深度調整,韓、新兩國的產品結構、設計能力、技術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這也是中國海工產業需要積極面對的一個事實——在生死線掙扎的同時,莫忘優化結構、提升自身能力,在市場好轉時才能占領先機、穩固市場份額。
1、韓國造船業積極進行結構調整,實力不可小覷
韓國造船業受到市場環境影響較大,受新接訂單嚴重下滑和海工產品延期交付等因素影響,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接連陷入資金問題。韓國政府和金融界已經出手救援造船業。經過近一年的調整,“BIG 3”雖然仍陷泥潭,但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
韓國在近期發布的《造船產業結構重組和競爭力強化方案》中提到,要減少海工產業比重。但在韓國的結構體系中,海工產業指的只是半潛式平臺、自升式平臺等平臺類裝備,船型裝備如FPSO、FLNG等并不包含其中。三星重工近期宣布明年初將會獲得挪威Hoegh LNG公司約10億美元海工訂單,將建造1+3艘FSRU。此外,三星重工近期還將宣布價值為25億美元規模的莫桑比克Coral FLNG項目和價值9億美元為英國BP公司建造的半潛式生產平臺項目。另一方面,伊朗經濟制裁解除,且對發展本國海工設計建造能力方面需求強烈,原本就與中東走得很近的韓國船企希望點燃,去年5月,大宇造船與伊朗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將為伊朗造船海洋工業公司(ISOICO)提供運營管理及技術指導。9月,大宇造船下屬能源公司與俄羅斯極東造船廠簽署成立合資公司備忘錄,將為俄方造船廠建設提供技術咨詢。此舉將有助于大宇造船和其他韓國造船廠承接伊朗、俄羅斯相關企業的訂單。
雖然韓國造船業短期內不會擺脫資金問題影響,但其在海洋工程領域的設計與建造能力依舊不可忽視,在FPSO、FLNG、鉆井船等領域均具備強勁的競爭實力。并且市場陷入困境,韓國通過技術輸出的方式帶動本國產業發展,相較我國來講似乎顯得更為積極主動一些。
2、新加坡船企積極拓展設計能力,進軍新興市場
鑒于新加坡船廠對于風險管控的強大能力,包括較為嚴苛的付款條件以及以交付準時著稱的生產管理能力,都使得新加坡在近些年“動蕩”的海工市場中一直保持著比較穩定的狀態。但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仍然受到了一定沖擊。政府為了幫助當地油氣行業走出難關,宣布將推出強國際化融資計劃和過渡性貸款計劃。從企業層面來講,新加坡企業主要通過裁員、降薪等多種方式降低成本。并積極關注石油及天然氣以外的機遇,謀求多元發展。如吉寶岸外海事利用其海工裝備方面的技術優勢,發展電力、海水淡化等非油氣裝備業務,以及向LNG產業鏈下游延伸。
另一方面,新加坡企業認為海工市場仍將處于低迷之中,但對行業的長期前景充滿信心。在此時期新加坡兩強選擇持續提升研發設計能力,靜待市場好轉。2015年,吉寶通過其在美國的子公司完成了對Cameron海工部門的收購,提高其設計和市場售后服務的能力;勝科海事收購了美國浮式生產及鉆井裝備設計公司SPP Offshore,包括圓筒形船體設計、為深水鉆井、生產儲存及物流提供的衛星服務等全部資產;2016年3月,勝科海事收購以3800萬美元收購挪威油天然氣和液化氣終端設計公司GraviFloat,以提高設計能力。
市場環境惡化也讓新加坡船企選擇主動出擊,進軍俄羅斯海工市場。2016年5月,吉寶與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及MH Wirth簽署投資者協議,三方將在俄羅斯建立合資公司,作為當地海上鉆井平臺設計與研發中心。合資公司還將為俄羅斯紅星造船廠的建造項目提供設計、研發和商業支持,同時也將從其他俄羅斯及國際公司承接設計訂單。
四、手持訂單風險加劇,延遲撤單現象頻發
2016年,全球計劃交付海洋工程裝備訂單791座/艘,實際交付337座/艘,訂單交付率42.6%。從具體裝備類型看,鉆井裝備延遲或撤單情況最為嚴重,其中浮式鉆井裝備按時交付率僅17%,自升式鉆井裝備交付率為30%。生產裝備則由于其定制性特點幾乎全部按時交付。海工船按時交付率也僅37%,考慮到龐大的海工船隊數量,已經交付的海工船大多將面臨無工可做的情形,海工船市場供應過剩情況或將進一步加劇。
在未考慮延遲及撤單的情況下,原計劃2017年應交付761座/艘海工裝備,其中,中國計劃應交付457座,占比高達60%。相對于目前的市場環境來說,顯然是無法承受如此大數量的海工裝備,因此2017年的交付情況難以樂觀,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面臨的交付壓力更為嚴重。
發展展望
一、海工市場維持頹勢,短期內恐難以回升
2017年預計海洋工程裝備將持續低迷,全年成交量在70億美元、110座/艘左右。在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總體低迷的大格局下各型裝備表現將會出現較大差異,預計鉆井裝備一蹶不振,生產裝備有望出現增長,海洋工程船表現平平。另一方面,隨著清潔能源得到重視和海洋開發提速,一些天然氣利用裝備和新興能源開發裝備將會得到發展。
鉆井裝備將長期低迷。在大量新造平臺不斷投放市場,鉆井需求較為乏力的雙重壓力下,鉆井裝備市場將長期處于過剩狀態,2017年會延續2016年的疲軟狀態,訂單成交量不會超過個位數。隨著油價趨穩,老舊/閑置平臺進行報廢/封存的速度加快,根據預測,2018?2022年全球將產生鉆井裝備新訂單94座,年均19座,仍處于較低水平。
生產裝備可望迎來反彈。對生產裝備的需求主要取決于油氣田開發方式選擇和開發節奏。短期看生產裝備建造市場仍將受低油價負面影響,大批油氣田開發計劃的推遲延緩了訂單需求的釋放。東南亞地區的中小型邊際油田(如印尼Madura MDA/MBH區塊、越南Ca Rong Do區塊等)在2017年會產生零星FPSO需求。但隨著油價的逐步恢復,生產裝備市場可望在2018?2022年間會快速復蘇,近期部分閑置FPSO重新部署帶來的改裝需求也有望成為新的市場熱點。
海工船市場難現輝煌。受在建船隊規模較大和油氣開發工程項目部分停滯影響,海工船,尤其是平臺供應船,在2016年幾乎處于停滯狀態,2017年將延續此趨勢,維持較低的成交數量,總量在40?50艘。由于項目延遲會降低未來的OSV需求,中短期預測仍然很低。在2018?2022年間年均新造訂單量預計為120艘, 與2011?2015年均593艘相比減少80%。
二、影響因素更加復雜,寄望新興能源開發
低油價難以支撐海洋油氣新開發項目。油價與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發展有很大關系,可以說是影響海洋工程裝備訂單成交的直接影響因素。據英國克拉克松最新數據,對比油價水平和海洋油氣開發成本,油價在45美元/桶時只有約13%的開發項目具備可行性,當油價突破60美元/桶后,超過半數的油氣項目才具備可行性。這也是導致鉆井裝備和海工船大量閑置的直接原因。
成本下降可刺激部分項目開發。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環境下油氣開發部分剛性成本(供應鏈成本、人力物料成本)將逐步被壓縮,意味著項目成本油價也將隨之下降??蓪?0%海洋油氣開發項目具備可行性的油價水平定義為開發平衡點。對比克拉克松在2015年和2016年的成本預測,開發平衡點由70美元/桶下調到了60美元/桶。預計2017年開發成本降幅將超過30%,而開發平衡點也將持續下調。若一些推遲的海洋油氣開發項目重新上馬,考慮到鉆井裝備和海工船的利用率處于較低水平,率先收益的應該是FPSO、半潛式生產平臺等生產裝備。
環境問題推動天然氣應用及相關裝備發展。隨著溫室氣體排放要求日趨嚴格,對于清潔能源的需求逐漸增多。天然氣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也呈大幅增長趨勢。據克拉克松預測,海洋天然氣開發裝備將會比海洋石油開采裝備率先恢復。尤其是FSRU裝備,由于其具有節約成本,與陸上設施相比更具有靈活性,可以滿足季節性和臨時需求等優勢,從中短期來看在亞洲及中東的需求將會保持增長趨勢。
新型能源加速發展帶動相關裝備需求。據上文,核能、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等新型能源消費提速,高于平均增速。海洋相關新型能源開發裝備包括浮式核電站、風車安裝平臺、波浪能/潮汐能/溫差能利用裝備、海洋生物質能的培植/采收/轉化裝備等將得到機會。雖然目前海洋資源里只有油氣資源真正實現了商業運營開采,但是隨著新型能源開發利用加速,未來再出現第二個海洋資源開發產業鏈也未必不可能。
面臨風險
一、能源結構稍有變化,低位油價或成常態
據BP2016年能源展望,2015年總的能源消耗為12730百萬噸油當量(Mtoe),到2025年將會達到15720 Mtoe,年均增速為2%。其中,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微降,核能、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等新型能源消費提速,高于平均增速。雖然整體能源結構并未發生大的變化,但是國際石油目前仍然面臨供過于求的“窘境”。
年終歲末,OPEC減產協議終于達成,不僅讓國際油價走出了一波翹尾行情,更有望助力油價在2017年迎來開門紅。普遍認為2017年的情況要優于2016年,油價或將在53?58美元之間。雖然目前業內對2017年行情多持樂觀預期,但是,此輪減產協議只能維持6個月。且美國在特朗普上任后將推行強勢的能源政策,包括能源獨立計劃等,勢必要加強國內石油生產,一旦油價好轉,生產恢復,對于市場來說又是一場災難。因此,對于未來油價預期仍不明朗,低油價或將成為常態。
二、運營市場供需失衡,業主經營狀況堪憂
鉆井裝備日租金仍處于下行通道中,克拉克松最新數據顯示,半潛式鉆井平臺/鉆井船、自升式鉆井平臺日租金收于13.60、7.87萬美元/天,同比下跌31%和9.1%。鉆井裝備利用率方面,截至2016年底,半潛式鉆井平臺/鉆井船和自升式鉆井平臺兩類裝備利用率降為63%和65%。運營商迫于經營壓力,自2014年起已先后封存超過250座各類鉆井平臺。與此同時,各類海洋工程船也陷入較嚴重的過剩危機。
主要鉆井業主經營狀況進一步下滑,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出現大幅下降。全球最大鉆井裝備運營商Transocean第三季度營業收入9.03億美元,凈利潤2.29億美元,同比降幅高達43.9% 和28.6%。船隊利用率也屢創新低,業主紛紛選擇閑置甚、拆解或者出售的方式以應對不利局面。根據克拉克松數據顯示,Diamond Offshore旗下共28座/ 艘鉆井裝備, 其中17座/艘目前處于Cold Stack狀態。且目前大部分船隊手持租約面臨巨大挑戰,2017年之后大部分業主手持租約將出現大幅下降。此外目前油公司提前取消租約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業主現金流將面臨進一步考驗。
三、產業形勢錯綜復雜,競爭態勢更為嚴峻
中國自2013年首度超越韓國位居第一以來,連續四年維持市場份額。之前與中國產生激烈競爭的韓國和新加坡在訂單承接的數據上來看,紛紛敗下陣來。油價斷崖式下跌是導致問題的直接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經歷此次深度調整,韓、新兩國的產品結構、設計能力、技術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這也是中國海工產業需要積極面對的一個事實——在生死線掙扎的同時,莫忘優化結構、提升自身能力,在市場好轉時才能占領先機、穩固市場份額。
1、韓國造船業積極進行結構調整,實力不可小覷
韓國造船業受到市場環境影響較大,受新接訂單嚴重下滑和海工產品延期交付等因素影響,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接連陷入資金問題。韓國政府和金融界已經出手救援造船業。經過近一年的調整,“BIG 3”雖然仍陷泥潭,但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
韓國在近期發布的《造船產業結構重組和競爭力強化方案》中提到,要減少海工產業比重。但在韓國的結構體系中,海工產業指的只是半潛式平臺、自升式平臺等平臺類裝備,船型裝備如FPSO、FLNG等并不包含其中。三星重工近期宣布明年初將會獲得挪威Hoegh LNG公司約10億美元海工訂單,將建造1+3艘FSRU。此外,三星重工近期還將宣布價值為25億美元規模的莫桑比克Coral FLNG項目和價值9億美元為英國BP公司建造的半潛式生產平臺項目。另一方面,伊朗經濟制裁解除,且對發展本國海工設計建造能力方面需求強烈,原本就與中東走得很近的韓國船企希望點燃,去年5月,大宇造船與伊朗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將為伊朗造船海洋工業公司(ISOICO)提供運營管理及技術指導。9月,大宇造船下屬能源公司與俄羅斯極東造船廠簽署成立合資公司備忘錄,將為俄方造船廠建設提供技術咨詢。此舉將有助于大宇造船和其他韓國造船廠承接伊朗、俄羅斯相關企業的訂單。
雖然韓國造船業短期內不會擺脫資金問題影響,但其在海洋工程領域的設計與建造能力依舊不可忽視,在FPSO、FLNG、鉆井船等領域均具備強勁的競爭實力。并且市場陷入困境,韓國通過技術輸出的方式帶動本國產業發展,相較我國來講似乎顯得更為積極主動一些。
2、新加坡船企積極拓展設計能力,進軍新興市場
鑒于新加坡船廠對于風險管控的強大能力,包括較為嚴苛的付款條件以及以交付準時著稱的生產管理能力,都使得新加坡在近些年“動蕩”的海工市場中一直保持著比較穩定的狀態。但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仍然受到了一定沖擊。政府為了幫助當地油氣行業走出難關,宣布將推出強國際化融資計劃和過渡性貸款計劃。從企業層面來講,新加坡企業主要通過裁員、降薪等多種方式降低成本。并積極關注石油及天然氣以外的機遇,謀求多元發展。如吉寶岸外海事利用其海工裝備方面的技術優勢,發展電力、海水淡化等非油氣裝備業務,以及向LNG產業鏈下游延伸。
另一方面,新加坡企業認為海工市場仍將處于低迷之中,但對行業的長期前景充滿信心。在此時期新加坡兩強選擇持續提升研發設計能力,靜待市場好轉。2015年,吉寶通過其在美國的子公司完成了對Cameron海工部門的收購,提高其設計和市場售后服務的能力;勝科海事收購了美國浮式生產及鉆井裝備設計公司SPP Offshore,包括圓筒形船體設計、為深水鉆井、生產儲存及物流提供的衛星服務等全部資產;2016年3月,勝科海事收購以3800萬美元收購挪威油天然氣和液化氣終端設計公司GraviFloat,以提高設計能力。
市場環境惡化也讓新加坡船企選擇主動出擊,進軍俄羅斯海工市場。2016年5月,吉寶與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及MH Wirth簽署投資者協議,三方將在俄羅斯建立合資公司,作為當地海上鉆井平臺設計與研發中心。合資公司還將為俄羅斯紅星造船廠的建造項目提供設計、研發和商業支持,同時也將從其他俄羅斯及國際公司承接設計訂單。
四、手持訂單風險加劇,延遲撤單現象頻發
2016年,全球計劃交付海洋工程裝備訂單791座/艘,實際交付337座/艘,訂單交付率42.6%。從具體裝備類型看,鉆井裝備延遲或撤單情況最為嚴重,其中浮式鉆井裝備按時交付率僅17%,自升式鉆井裝備交付率為30%。生產裝備則由于其定制性特點幾乎全部按時交付。海工船按時交付率也僅37%,考慮到龐大的海工船隊數量,已經交付的海工船大多將面臨無工可做的情形,海工船市場供應過剩情況或將進一步加劇。
在未考慮延遲及撤單的情況下,原計劃2017年應交付761座/艘海工裝備,其中,中國計劃應交付457座,占比高達60%。相對于目前的市場環境來說,顯然是無法承受如此大數量的海工裝備,因此2017年的交付情況難以樂觀,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面臨的交付壓力更為嚴重。
發展展望
一、海工市場維持頹勢,短期內恐難以回升
2017年預計海洋工程裝備將持續低迷,全年成交量在70億美元、110座/艘左右。在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總體低迷的大格局下各型裝備表現將會出現較大差異,預計鉆井裝備一蹶不振,生產裝備有望出現增長,海洋工程船表現平平。另一方面,隨著清潔能源得到重視和海洋開發提速,一些天然氣利用裝備和新興能源開發裝備將會得到發展。
鉆井裝備將長期低迷。在大量新造平臺不斷投放市場,鉆井需求較為乏力的雙重壓力下,鉆井裝備市場將長期處于過剩狀態,2017年會延續2016年的疲軟狀態,訂單成交量不會超過個位數。隨著油價趨穩,老舊/閑置平臺進行報廢/封存的速度加快,根據預測,2018?2022年全球將產生鉆井裝備新訂單94座,年均19座,仍處于較低水平。
生產裝備可望迎來反彈。對生產裝備的需求主要取決于油氣田開發方式選擇和開發節奏。短期看生產裝備建造市場仍將受低油價負面影響,大批油氣田開發計劃的推遲延緩了訂單需求的釋放。東南亞地區的中小型邊際油田(如印尼Madura MDA/MBH區塊、越南Ca Rong Do區塊等)在2017年會產生零星FPSO需求。但隨著油價的逐步恢復,生產裝備市場可望在2018?2022年間會快速復蘇,近期部分閑置FPSO重新部署帶來的改裝需求也有望成為新的市場熱點。
海工船市場難現輝煌。受在建船隊規模較大和油氣開發工程項目部分停滯影響,海工船,尤其是平臺供應船,在2016年幾乎處于停滯狀態,2017年將延續此趨勢,維持較低的成交數量,總量在40?50艘。由于項目延遲會降低未來的OSV需求,中短期預測仍然很低。在2018?2022年間年均新造訂單量預計為120艘, 與2011?2015年均593艘相比減少80%。
二、影響因素更加復雜,寄望新興能源開發
低油價難以支撐海洋油氣新開發項目。油價與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發展有很大關系,可以說是影響海洋工程裝備訂單成交的直接影響因素。據英國克拉克松最新數據,對比油價水平和海洋油氣開發成本,油價在45美元/桶時只有約13%的開發項目具備可行性,當油價突破60美元/桶后,超過半數的油氣項目才具備可行性。這也是導致鉆井裝備和海工船大量閑置的直接原因。
成本下降可刺激部分項目開發。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環境下油氣開發部分剛性成本(供應鏈成本、人力物料成本)將逐步被壓縮,意味著項目成本油價也將隨之下降??蓪?0%海洋油氣開發項目具備可行性的油價水平定義為開發平衡點。對比克拉克松在2015年和2016年的成本預測,開發平衡點由70美元/桶下調到了60美元/桶。預計2017年開發成本降幅將超過30%,而開發平衡點也將持續下調。若一些推遲的海洋油氣開發項目重新上馬,考慮到鉆井裝備和海工船的利用率處于較低水平,率先收益的應該是FPSO、半潛式生產平臺等生產裝備。
環境問題推動天然氣應用及相關裝備發展。隨著溫室氣體排放要求日趨嚴格,對于清潔能源的需求逐漸增多。天然氣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也呈大幅增長趨勢。據克拉克松預測,海洋天然氣開發裝備將會比海洋石油開采裝備率先恢復。尤其是FSRU裝備,由于其具有節約成本,與陸上設施相比更具有靈活性,可以滿足季節性和臨時需求等優勢,從中短期來看在亞洲及中東的需求將會保持增長趨勢。
新型能源加速發展帶動相關裝備需求。據上文,核能、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等新型能源消費提速,高于平均增速。海洋相關新型能源開發裝備包括浮式核電站、風車安裝平臺、波浪能/潮汐能/溫差能利用裝備、海洋生物質能的培植/采收/轉化裝備等將得到機會。雖然目前海洋資源里只有油氣資源真正實現了商業運營開采,但是隨著新型能源開發利用加速,未來再出現第二個海洋資源開發產業鏈也未必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