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散運市場一船難求,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突破1300點大關;班輪市場主要航線運價持續回暖,東南亞、中東、非洲航線更是艙位緊張;港口等泊卸貨的船舶排起長隊;船舶價格開始回升,同比增長約30%;A股航運港口板塊大漲。航運市場似乎開始步入復蘇階段了,是真的嗎?
市場冷暖N個表象
經濟數據亮眼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9%,增速創2015年9月以來最高。前兩月,工業用電量、鐵路公路水路貨運量、民間投資、進出口增速進一步提升,企業利潤、財政收入加快增長。
水運業持續向好
去年四季度,沿海散貨運價大幅上漲,在當時的環境下,基本的判斷是,“去產能”過火,導致煤炭價格上漲,引發用煤企業囤煤的需求,進而引發沿海大宗散貨運價上漲。最近看到數據表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煤炭“去產能”的目標雖然超額完成——由計劃的2.5億噸到實際的2.9億噸,不過,相對于57億噸的總產能來講,仍然是微不足道。如此小的“去產能”,怎么會造成煤炭價格的上漲?是不是局部范圍內的價格上漲引發恐慌,進而帶動恐慌性的需求上漲,從而進一步推動煤炭價格上漲?沿海散運市場雖然也是運力嚴重過剩,不過在短期內無法彌補需求上升造成的運力缺口,導致運價大漲。如果上述數據是真實的,那么市場會做出恰當的反應,讓價格回歸理性。
新造船價格指數反彈
第117期中國新造船價格指數顯示,干散貨船綜合指數出現1.2%的反彈,這是長時間下行的指數極為難得的反轉,讓市場顯現出一絲復蘇的曙光。未來的走勢會怎樣?當前價格反彈給船廠帶來的好處相當一部分被鋼材價格上漲所吞噬。
BDI持續上漲
近日,散運市場一船難求,BDI突破1300點大關,刷新2014年以來的新高(見圖);班輪市場主要航線運價持續回暖,東南亞、中東、非洲航線更是艙位緊張;港口等泊卸貨的船舶排起長隊,作為世界第一大港的上海港集裝箱碼頭出現嚴重擁堵,船舶出現延期;船舶價格開始回升,同比增長約30%,目前運價已經回到2014年的水平;A股航運港口板塊大漲。這些似乎都標志著航運市場最黑暗的時期已經過去,好日子開始來臨。 現狀是:規模經濟并不能確保更好的結果,技術提升也并不總能得到回報,環保正在改變游戲規則,貿易政策和地緣政治使投資風險加大,資產估值加速不穩定,能源結構和價格都存在過多的可能性……基于此,試想,僅憑“亮光”難以確定是否是連續性、周期性“陽光”的某階段,甚至只是某種物質“爆閃”的光亮(摘自《航運交易公報》第15期《 “亮光”未必就是“陽光”》)。
“去產能”取得成效
去年2月,國務院下發兩份削減產能的指導性文件,當年確定的目標是將鋼鐵和煤炭產能分別削減4500萬噸和2.5億噸。
2015年年底鋼鐵和煤炭行業的產能分別高達27億噸和57億噸。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次政府宣布2016年削減產能的努力取得了成效,當年鋼鐵和煤炭產能分別削減6500萬噸和2.9億噸,超額完成任務。不過看看“去產能”的量占實際產能的百分比,就知道“去產能”任重道遠。如此看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在供需上并沒有支撐。大宗商品價格的回歸對于運輸業會不會是一種打擊?至少囤積需求不存在了。
經濟走勢的預判
對于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勢,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張斌撰文指出,一季度宏觀經濟運行處于從景氣周期高點邁入景氣周期下半場的階段。具體表現是:周期性較強行業的銷售增速已經跨過高點但仍處于較高水平;前期銷售上漲帶動的價格加速上漲剛剛觸頂回落,價格增速開始從快漲轉為慢漲;生產端得益于前期的銷售和價格上漲,生產積極性相對高漲,利潤創新高,投資意愿有所改善,雇傭勞動力意愿也在提高。
中國經濟過去十多年的運行中存在顯著的、歷時平均40個月的經濟短周期現象,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周期性行業漲落與貨幣和信貸政策松緊形成的互動機制。未來1~2個季度,經濟運行仍有望處于景氣下半場階段。房地產和汽車銷售均顯示出明確的周期性下行調整趨勢。從過去幾輪下行規律來看,下行周期歷時6~8個季度,目前仍處于下行的初期。未來1~2個季度,多數宏觀經濟指標增速雖然下降但還不會陷入負增長,生產、企業盈利、投資和勞動力市場仍能保持較好表現。
航運業復蘇的迷思
航運業產能過剩嚴重,低迷的運價就是市場淘汰過剩產能的方法,從供給側來看,市場之手讓一部分船舶勉強維持,一部分船舶封存,一部分船舶拆解。
從需求側來看,經濟的微弱向好給需求一定的支撐,讓部分領域的供需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價格開始上漲,而船價也因為運價的上漲得到支撐。運價上漲會使部分封存的船舶重新投入市場,其是運價上漲的負面因素。對于一個個具體的小市場,產能過剩的程度會有差異,相應的需求變化也有很大的差異,在某些小領域的運價漲跌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如果再疊加一些讓人樂觀的信號,就會有人開始蠢蠢欲動,形成一定的小氣候,支撐運價繼續上漲。
因此,運價的上漲和市場的復蘇是供需關系的變化疊加群體心理而產生的結果。群體心理從來都是飄忽不定,就像無數的水珠形成的一團云,可能下起瓢潑大雨,也可能一陣風過后,云過青天不留影。集體預期無所謂理性還是非理性,形成了就在那里,沒有形成則都是枉然。分析師可以給出詳細的市場供需數據,但這不足以預測市場,因為供給和需求都是隨時變化的。而經紀人可以探知市場情緒的波動,這是在正常的供需關系上強加一些擾動,進而讓該來的早來,也可能讓不該來的來了。而作為市場中的參與者,抓住了這波漲勢,并不能說明你有先見之明;沒有抓住,卻也不必驚慌。那些能夠看清大勢的人,是不會為一點點市場波動而心動的。海面因風而起波浪,但真正的潮高潮低是遠處的月亮決定的。對于跑船人,不知道月亮引發的潮汐規律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市場冷暖N個表象
經濟數據亮眼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9%,增速創2015年9月以來最高。前兩月,工業用電量、鐵路公路水路貨運量、民間投資、進出口增速進一步提升,企業利潤、財政收入加快增長。
水運業持續向好
去年四季度,沿海散貨運價大幅上漲,在當時的環境下,基本的判斷是,“去產能”過火,導致煤炭價格上漲,引發用煤企業囤煤的需求,進而引發沿海大宗散貨運價上漲。最近看到數據表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煤炭“去產能”的目標雖然超額完成——由計劃的2.5億噸到實際的2.9億噸,不過,相對于57億噸的總產能來講,仍然是微不足道。如此小的“去產能”,怎么會造成煤炭價格的上漲?是不是局部范圍內的價格上漲引發恐慌,進而帶動恐慌性的需求上漲,從而進一步推動煤炭價格上漲?沿海散運市場雖然也是運力嚴重過剩,不過在短期內無法彌補需求上升造成的運力缺口,導致運價大漲。如果上述數據是真實的,那么市場會做出恰當的反應,讓價格回歸理性。
新造船價格指數反彈
第117期中國新造船價格指數顯示,干散貨船綜合指數出現1.2%的反彈,這是長時間下行的指數極為難得的反轉,讓市場顯現出一絲復蘇的曙光。未來的走勢會怎樣?當前價格反彈給船廠帶來的好處相當一部分被鋼材價格上漲所吞噬。
BDI持續上漲
近日,散運市場一船難求,BDI突破1300點大關,刷新2014年以來的新高(見圖);班輪市場主要航線運價持續回暖,東南亞、中東、非洲航線更是艙位緊張;港口等泊卸貨的船舶排起長隊,作為世界第一大港的上海港集裝箱碼頭出現嚴重擁堵,船舶出現延期;船舶價格開始回升,同比增長約30%,目前運價已經回到2014年的水平;A股航運港口板塊大漲。這些似乎都標志著航運市場最黑暗的時期已經過去,好日子開始來臨。 現狀是:規模經濟并不能確保更好的結果,技術提升也并不總能得到回報,環保正在改變游戲規則,貿易政策和地緣政治使投資風險加大,資產估值加速不穩定,能源結構和價格都存在過多的可能性……基于此,試想,僅憑“亮光”難以確定是否是連續性、周期性“陽光”的某階段,甚至只是某種物質“爆閃”的光亮(摘自《航運交易公報》第15期《 “亮光”未必就是“陽光”》)。
“去產能”取得成效
去年2月,國務院下發兩份削減產能的指導性文件,當年確定的目標是將鋼鐵和煤炭產能分別削減4500萬噸和2.5億噸。
2015年年底鋼鐵和煤炭行業的產能分別高達27億噸和57億噸。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次政府宣布2016年削減產能的努力取得了成效,當年鋼鐵和煤炭產能分別削減6500萬噸和2.9億噸,超額完成任務。不過看看“去產能”的量占實際產能的百分比,就知道“去產能”任重道遠。如此看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在供需上并沒有支撐。大宗商品價格的回歸對于運輸業會不會是一種打擊?至少囤積需求不存在了。
經濟走勢的預判
對于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勢,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張斌撰文指出,一季度宏觀經濟運行處于從景氣周期高點邁入景氣周期下半場的階段。具體表現是:周期性較強行業的銷售增速已經跨過高點但仍處于較高水平;前期銷售上漲帶動的價格加速上漲剛剛觸頂回落,價格增速開始從快漲轉為慢漲;生產端得益于前期的銷售和價格上漲,生產積極性相對高漲,利潤創新高,投資意愿有所改善,雇傭勞動力意愿也在提高。
中國經濟過去十多年的運行中存在顯著的、歷時平均40個月的經濟短周期現象,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周期性行業漲落與貨幣和信貸政策松緊形成的互動機制。未來1~2個季度,經濟運行仍有望處于景氣下半場階段。房地產和汽車銷售均顯示出明確的周期性下行調整趨勢。從過去幾輪下行規律來看,下行周期歷時6~8個季度,目前仍處于下行的初期。未來1~2個季度,多數宏觀經濟指標增速雖然下降但還不會陷入負增長,生產、企業盈利、投資和勞動力市場仍能保持較好表現。
航運業復蘇的迷思
航運業產能過剩嚴重,低迷的運價就是市場淘汰過剩產能的方法,從供給側來看,市場之手讓一部分船舶勉強維持,一部分船舶封存,一部分船舶拆解。
從需求側來看,經濟的微弱向好給需求一定的支撐,讓部分領域的供需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價格開始上漲,而船價也因為運價的上漲得到支撐。運價上漲會使部分封存的船舶重新投入市場,其是運價上漲的負面因素。對于一個個具體的小市場,產能過剩的程度會有差異,相應的需求變化也有很大的差異,在某些小領域的運價漲跌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如果再疊加一些讓人樂觀的信號,就會有人開始蠢蠢欲動,形成一定的小氣候,支撐運價繼續上漲。
因此,運價的上漲和市場的復蘇是供需關系的變化疊加群體心理而產生的結果。群體心理從來都是飄忽不定,就像無數的水珠形成的一團云,可能下起瓢潑大雨,也可能一陣風過后,云過青天不留影。集體預期無所謂理性還是非理性,形成了就在那里,沒有形成則都是枉然。分析師可以給出詳細的市場供需數據,但這不足以預測市場,因為供給和需求都是隨時變化的。而經紀人可以探知市場情緒的波動,這是在正常的供需關系上強加一些擾動,進而讓該來的早來,也可能讓不該來的來了。而作為市場中的參與者,抓住了這波漲勢,并不能說明你有先見之明;沒有抓住,卻也不必驚慌。那些能夠看清大勢的人,是不會為一點點市場波動而心動的。海面因風而起波浪,但真正的潮高潮低是遠處的月亮決定的。對于跑船人,不知道月亮引發的潮汐規律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