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宣布試采成功
“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2017年5月18日,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站在正在我國南海神狐海域作業的鉆井平臺“藍鯨1號”上宣布。自此,中國成為全球領先掌握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試采技術的國家,這對于促進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里程碑意義。當天的儀式上,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主任高雨宣讀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的賀電。 承擔此次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并成功試采可燃冰的“藍鯨1號”,是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正是由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的,藍鯨海洋工程公司聯合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履行平臺運營服務合同。
由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點燃的放空火炬
出席當天儀式的還有財政部副部長劉偉,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鐘自然,廣東省副省長李春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董事長王宜林、副總經理汪東進,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韓水,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石青峰,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中集集團CEO兼總裁麥伯良、副總裁于亞、李胤輝,中集來福士總裁王建中、副總裁劉燕嘉等。超額完成預定試采目標 我國可燃冰勘探開發實現世界“領跑”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工作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中石油集團、中集來福士等單位的配合下,5月10日起,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我國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中開采出天然氣。
領導們現場參觀、觀看火炬
中國地質調查局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現場指揮部指揮長葉建良,在5月18日的儀式上莊重報告: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于2017年3月28日正式開鉆,經過四十多天的日夜奮戰,本月10日下午2點52分點火成功。至5月17日下午3點連續7天產氣總量11.32萬方,平均日產1.6萬方,最高瞬時日產3.5萬方,甲烷含量達99.5%,目前試采正常,產量穩定,超額完成日采1萬方、連續一周的預定目標。這次試采成功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第一次成功實現資源量全球占比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采,為實現天然氣水合物商業性開發利用提供了技術儲備,積累了寶貴經驗,打破了我國在能源勘查開發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取得了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自主創新,實現了在這一領域由“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對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綠色發展、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此前在3月28日的項目啟動儀式上,鐘自然表示,《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將推進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與商業試采列入能源發展重大工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關系國計民生,承載著國家和人民的重托和厚望。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將為我國開啟能源利用新時代奠定堅實基礎,開創歷史機遇。黨中央、國務院、國土資源部對此高度重視,多次做出重要批示。
他表示試采成功意義重大,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是建設海洋強國和科技強國,實施“三深一土”國土資源科技創新戰略的關鍵之舉,是檢驗前期科技創新成果的試金石。實施海洋強國和科技興國戰略需要我們提高深海開發能力,摸清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家底,維護國家海洋主權。實施試采既可以檢驗我們前期形成的理論技術和裝備體系的科學性,又可以通過開展大規模多專業高難度的聯合科技攻關迅速掌握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技術,推進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商業性開發。“.實現成功試采將是開啟中國地質調查事業第二個百年的首場科技攻堅戰”。
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汪東進也表示,中石油集團高度重視,倍加珍惜這個“國內首次”的機會。
藍鯨1號:成功開采可燃冰的“國之重器”
承擔此次試采任務的“藍鯨1號”由中集集團旗下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5月18日儀式上,中集集團CEO兼總裁麥伯良對于此次試采成功備感自豪和興奮,他表示,“‘藍鯨1號’代表了當今世界海洋鉆井平臺設計建造的最高水平,將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帶入世界先進行列,也是中集集團踐行‘一帶一路’的國家宏偉戰略、提升國家高端能源裝備實力的重要實踐。”
中集集團CEO兼總裁麥伯良前往駕駛艙慰問中集藍鯨1號的外籍員工們
?
中集集團副總裁于亞表示,用中集自主設計建造的超深水鉆井平臺“藍鯨1號”,承擔這一標志性試采項目,是中集作為中國制造業企業的特殊榮譽。他介紹,2016年8月16日中國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與中集來福士公司簽署了基于中集“藍鯨1號”的鉆井平臺技術服務合同。2017年3月6日23時,中集藍鯨1號完成運營準備工作,從煙臺啟航,經過8天的航行順利到達井位。?
據了解,“藍鯨1號”采用Frigstad D90基礎設計,由中集來福士完成全部的詳細設計、施工設計、建造和調試,配備DP3動力定位系統,入級挪威船級社。平臺長117米,寬92.7米,高118米,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最大鉆井深度15240米,是目前全球作業水深、鉆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鉆井平臺,適用于全球深海作業。與傳統單鉆塔平臺相比,“藍鯨1號”配置了高效的液壓雙鉆塔和全球領先的DP3閉環動力管理系統,可提升30%作業效率,節省10%的燃料消耗。
該平臺先后榮獲2014《World Oil》頒發的最佳鉆井科技獎以及2016 OTC 最佳設計亮點獎。2015年5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巴西“中國裝備制造業展覽”上,參觀了“藍鯨1號”模型,為平臺點贊。 “藍鯨1號”擁有27354臺設備,40000多根管路,50000多個MCC報驗點,電纜拉放長度120萬米。作為最先進一代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該平臺不僅在物理量上遠超于其他項目,而且在設計建造過程中,克服了技術攻關、項目管理、全球采購、實際作業應用等諸多挑戰。
中集來福士采用詳細設計和基礎設計并行推進的策略,僅用9個月完成了平臺的設計任務,比標準設計周期縮短了3個月;首次使用100毫米NVF690超厚鋼板,在全球率先成功完成CTOD實驗,使中集來福士成為全球唯一一家通過CTOD實驗,并具有該類焊接生產能力的企業;在項目中首次運用“日清日結、日事日畢”的精益管理,提高生產進度15%。
可燃冰開采受各國矚目 商業化前景巨大
可燃冰的學名是天然氣水合物,大多分布于陸地凍土區或距海面900到1200米的深海沉積物中,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燃燒后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與石油、天然氣相比,具有使用方便、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等優點。有專家估計,可燃冰僅海域儲量就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被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
可燃冰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重要的戰略意義,引起全球各主要資源國的高度關注。我國是可燃冰資源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除了陸地凍土區外,整個南海的可燃冰地質資源量約為700億噸油當量,遠景資源儲量可達上千億噸油當量,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可燃冰試采項目作為實施國家能源戰略的一個重點項目備受矚目,但其勘探開發仍需要攻克巨大的技術障礙和環境障礙,如果技術不成熟,可能導致海底地質災害、海底大量溫室氣體涌入大氣等問題,引發環境危機。多年來,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導,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等企業的支持下,中國在可燃冰的調研勘探、試開采技術驗證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我國此次試采成功,全球領先,意義非常重大。“藍鯨1號”在南海成功試采可燃冰,標志著我國在該領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為可燃冰的商業化開發鋪路,將對我國能源結構產生重大影響,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同時緩解煤炭、石油等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實現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