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業屬于資金密集型產業,也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基礎產業。近年來,在國際航運業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中國海事金融持續發展,對促進中國船舶工業提質升級,加快“一帶一路”建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業內人士表示,相關上市公司值得關注。
中國進出口銀行交通事業部副總經理劉茜介紹,中國進出口銀行持續加大對船舶行業的投入。目前該行對船舶行業整體授信支持超過7300億元人民幣,累計發放貸款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共計支持了8399艘船舶及海工裝備的出口及建造,有力促進了行業戰略轉型。
與此同時,快速興起的金融租賃業也對中國船舶制造業和航運業起到重要支持作用。截至2017年3月末,全國共開設了60家金融租賃公司,其中有23家開展了船舶租賃業務,金融租賃行業船隊規模達到989艘,船舶租賃資產余額1139億元。
銀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毛宛苑認為,金融租賃公司通過直租,幫助船舶制造企業加快設備技術升級,通過售后回租幫助航運企業和船舶制造業盤活存量資產,通過經營性租賃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促進了航運企業優化船隊結構,助推了中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
此外,信托公司也開始涉足海事金融。中國民生信托有限公司首席風控總監田吉申介紹,民生信托作為全國首家設立航運板塊業務的信托公司,目前首批9艘超大型散貨船租賃業務已相繼完成,第二批12艘船舶投資租賃業務也已陸續開展,百萬載重噸的船隊正在組建中。
各項制度創新也給海事金融發展創造了條件。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主任沈蕾介紹,東疆作為天津自貿區核心區之一,推動了大量制度創新。東疆累計注冊單船公司160家,國際船舶租賃資產達52億美元,占全國80%;海上鉆井平臺租賃資產25億美元,占全國100%。
沈蕾認為,海事金融的興起,有力促進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尤其近年來,工銀租賃、民生租賃、招銀租賃、中民租賃等金融租賃公司紛紛走出國門,在擴大國際合作的同時,也有力“反哺”了國內船舶制造業,體現了“一帶一路”倡議惠及國內外的初衷。
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副總裁紀福星介紹,公司積極引導和支持境外船東選擇國內船廠定造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船舶產品。截至目前,工銀租賃支持了70艘國內船舶“走出去”,項目累計金額達150億元。公司打破常規管理模式,主動定造船舶,為全球巨頭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提供運輸服務。既保障了中國鐵礦石進口,也有效支持了國內船廠的升級發展。
中民國際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湯敏認為,在海事金融領域,中國租賃公司將中國制造的船舶、鉆井平臺等高端裝備租賃到東南亞、中東、非洲、歐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不僅有效推動了中國制造“走出去”,更向全球經濟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