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韓兩國做出截然相反裁決的,是大宇造船海洋申請的液化天然氣(LNG)船再液化裝置系統(PRS)技術專利。
大宇LNG船PRS技術專利日本被判有效
日前,日本專利部門作出裁決,批準大宇造船海洋液化天然氣(LNG)船再液化系統(PRS)在日本注冊技術專利。
據悉,大宇造船海洋研發的LNG船PRS于2014年在韓國申請注冊技術專利,并先后在中國、美國、歐盟、中東地區、印度和東南亞國家注冊了技術專利, 2016年6月在日本申請注冊技術專利,但遭到了日本造船同盟企業的反對,理由是日本企業也擁有類似的技術,所以大宇造船海洋的PRS不具備專利技術資格。
大宇造船海洋表示,該公司推出的PRS不須用增添冷凍壓縮機,以自然氣化的天然氣作冷凍劑,可節省LNG船的運營使用費用,每套PRS的安裝費用比現有設備可節省40億韓元(約348萬美元),一艘LNG船一年的運營費可節省約100萬美元。據悉,大宇造船海洋目前在LNG船再液化設備市場的份額高達90%。
另有消息稱,大宇造船海洋已研發出多種新一代升級PRS。一代產品PRS適用于高壓直噴式船用發動機;二代產品PRS+,可稱為全部再液化設備系統(FRS),其技術性能是把LNG存儲貨艙內自然蒸發氣化出來的天然氣全部再液化并送回存儲貨艙。此外,該公司還研發出了同時適合于高壓直噴船用發動機和低壓船用發動機使用的再液化設備系統(MRS),可提高16%LNG液化量。
大宇LNG船PRS技術專利韓國被判無效
近日,韓國大法院駁回大宇造船海洋的上訴,判決該公司液化天然氣(LNG)船再液化系統(PRS)技術專利無效。這意味著其以后不能將LNG船的PRS技術作為專利技術來推銷。
今年1月,韓國專利法院作出判決,稱大宇造船海洋的PRS技術與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的并無本質區別,因而其專利無效。之后,大宇造船海洋向韓國大法院提起上訴。
業內人士稱,韓國大法院在無聆訊的情況下直接駁回了大宇造船海洋的上訴,表明之前韓國專利法院的判決是無可爭議的。
韓國三大船企此前都宣稱其擁有局部再液化技術,并在全球市場上積極推廣這一技術以贏取LNG船訂單。然而,自2014年開始,大宇造船海洋為這一技術申請注冊專利,并在2014年至2016年獲得了47艘LNG船訂單,而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在此期間的接單量僅為12艘及9艘。
現實總是戲劇性十足。近日,大宇造船海洋申請的液化天然氣(LNG)船再液化裝置系統(PRS)技術專利在日本和韓國遭遇了截然相反的命運。日本專利部門作出裁決,批準大宇造船海洋LNG船PRS在日本注冊技術專利;韓國大法院則宣布,大宇造船海洋LNG船PRS技術專利在韓國無效。不同的判決顯示出韓國和日本對知識產權保護以及產業發展的不同考量。
大宇造船海洋LNG船PRS專利在韓國經歷了3年多的訴訟,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均認為,在造船界,部分再液化技術已經實現了“普遍化”,大宇造船海洋登記注冊的PRS技術與已有技術沒有差別。而大宇造船海洋辯稱,其PRS是專為該公司與曼公司合作研制的LNG船ME-GI型發動機研發的,不同于以氮冷凍劑循環方式實現再液化的現有技術,所消耗電能也比現有技術降低25%~80%。最終韓國大法院判定大宇造船海洋LNG船PRS專利無效,一定程度上表明,在船舶行業生存艱難以及LNG船建造業務對韓國三大船企的發展舉足輕重的背景下,韓國在保護本國整個船舶行業及保護單個企業技術專利之間,選擇了前者。而由于日本船企在全球LNG船建造市場的份額遠遠低于韓國,LNG船建造在日本船企船舶建造中的權重也遠遠低于韓國,因此,日本在判決大宇造船海洋LNG船PRS技術專利案件時,對產業發展的考量相對少,而更多考慮了技術本身以及國際形象等。
船舶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專利數量眾多。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可有效防止他人剽竊或模仿,有利于激勵知識產權所有者將其轉化為產品或服務并應用于市場,對一個國家的船舶行業來說,在內可以促進行業創新,優化資源配置,在外可以鞏固競爭優勢,拉開與后來者的距離。因此,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一個國家的船舶行業發展至關重要,具有積極的引領作用。然而,從另一角度看,過度的知識產權保護又可能在一個國家的船舶行業內部導致壟斷行為的發生,影響后續創新及競爭公平,限制技術的廣泛傳播與應用,對整個行業發展帶來傷害。韓國大法院的判決正是在這兩者之間尋找平衡,最終天平向擴大整個行業發展空間的方向傾斜。
這種平衡很難把握,失當的傾斜可能讓行業發展付出代價。而作為處于由大到強階段并大力鼓勵技術創新的我國船舶行業來說,把握這種平衡尤為重要。雖然我國船舶行業的專利數量遠不及韓國,但近年來增長態勢喜人,年增速在20%以上,其中海洋鉆井平臺領域的專利已排名全球第三。與此同時,我國船舶行業在知識產權保護及專利布局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13年,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啟動知識產權促進工程(2013~2015年),旨在通過3年的努力,以每年35%的增長速度實現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的快速增長。2015年,由50多家單位共同發起的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知識產權聯盟成立,力爭通過協同創新集聚優質的創新資源,通過優化知識產權服務推進行業知識產權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同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貫徹落實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在高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等重點發展領域積累和儲備一批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在相關重大關鍵技術、工藝和關鍵零部件等領域實施專利布局。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認清我國船舶工業的發展階段以及船舶行業科技創新的緊迫性,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實現知識產權保護與行業發展的良性循環,既要“給天才之火,澆上利益之油”,保障創新者權益,激發創新創業的熱情和活力,助力船舶行業邁向高端,又要防止過度提高企業利用技術的成本,阻礙后續技術的創新和不適當壓縮企業發展空間,同時還要有利于提升國際形象,優化船舶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只有這樣,我國船舶行業才能充分利用知識產權保護這把“利劍”,為創新創造條件,為轉型提供助力,既激勵先行者,又扶持后來者,實現健康升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