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與南京長峰航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股轉讓協議,江蘇大洋海裝65%的股權被南京長峰擬以現金方式收購。相比之前破產倒閉、分拆拍賣的一些民營船企,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江蘇大洋海裝或許博得了一個較好的“歸宿”。
被收購后主打靶船研制建造
5月27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旗下上市公司航天工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于收購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65%股權的進展公告。公告稱,2017年1月2日,公司全資子公司南京長峰航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荀金標、蔡君簽署了《股權收購意向性框架協議》,南京長峰擬以現金方式收購荀金標、蔡君合計持有的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65%的股權。
根據上海東洲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的評估,江蘇大洋海裝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13204萬元。5月26日,南京長峰與自然人荀金標、蔡君簽署了《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南京長峰擬現金方式收購荀金標持有的江蘇大洋9.94%股權和蔡君持有的江蘇大洋55.06%股權,收購總價為8580萬元。本次收購完成后,南京長峰合計持有江蘇大洋海裝的股權比例為65%。
事實上,江蘇大洋海裝具備高速靶船的研制能力與生產經驗,有生產和交付海上模擬平臺的經驗?;诖?,南京長峰此次收購完成后,將以江蘇大洋海裝為發力點,專業從事全任務系統靶船、高速靶船、大型海上船舶等海上藍軍裝備的研發和生產,提升電子藍軍裝備配套層級,增強該產業板塊整體發展實力。航天發展稱,本次收購符合公司發展方向,有助于公司夯實電子藍軍產業板塊,實現業務協同發展、做大做強。
成立10年更名4次
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6日成立,注冊資本13040 萬元,由荀金標、蔡君出資組建,荀金標擔任江蘇大洋海裝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蔡君擔任江蘇大洋監事兼財務總監,兩人系夫妻關系。公司成立后曾多次更名,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原名泰興森和船舶制造有限公司,2010年9月10日,變更為“江蘇森和船舶制造有限公司”;2011年4月19日,變更為“江蘇大洋造船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5月4日,最終變更為“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本次收購前荀金標持有江蘇大洋海裝44.94%股權,蔡君持有55.06%股權。
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海洋工程裝備、船舶及海洋工程產品的制造等,具備設計和建造大型船舶的能力,年造船能力達30萬噸。截止2015年,該公司已先后為美國、新加坡、挪威等世界各地客戶建造了近60艘各種不同類型的船舶及海洋裝備產品,包括65米三用工程船、68米混合動力平臺供應船、70米多用途平臺供應船、83M平臺供應船等各類型船舶及海洋裝備產品,總價值近50億元,實現利稅超億元。
荀金標兩年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造船業持續低迷,隨著船東付款條款的苛刻和造船成本增加,民營船企資金趨緊。為了轉危為安,大洋海裝逐步改變經營方針,由以散貨船為主導產品轉型為主營海洋平臺輔助工程船,先后承建了液化石油氣(LPG)船、大馬力三用拖船、海洋平臺輔助船、大型起重鋪管船等,以期通過錯位發展,在海工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僅僅兩年時間,江蘇大洋海裝“易主”、被收購,當初轉型發展海工船的規劃也就此戛然而止。一定程度上表明,民營船企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艱難與困惑,特別是在當前船市低迷期,中小型民營船企憑一己之力仍舊難抵船市頹勢,加上自去年來海工船市場“一蹶不振”,江蘇大洋海裝轉型海洋平臺輔助船無疑是走進了“死胡同”。
新三板上市不了了之
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在2015年5月4日最終更名后的三天,即:2015年5月7日,江蘇大洋海洋與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泰興舉行了新三板合作簽約儀式,希冀取道紅火的國內證券市場來為企業注入“活水之源”。
然而,原本計劃在2015年12月底前完成股改工作,2016年一季度將在全國股權轉讓系統掛牌的規劃并未如愿實現,大洋海裝登陸新三板的上市之路,最終也不了了之。
被收購后主打靶船研制建造
5月27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旗下上市公司航天工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于收購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65%股權的進展公告。公告稱,2017年1月2日,公司全資子公司南京長峰航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荀金標、蔡君簽署了《股權收購意向性框架協議》,南京長峰擬以現金方式收購荀金標、蔡君合計持有的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65%的股權。
根據上海東洲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的評估,江蘇大洋海裝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13204萬元。5月26日,南京長峰與自然人荀金標、蔡君簽署了《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南京長峰擬現金方式收購荀金標持有的江蘇大洋9.94%股權和蔡君持有的江蘇大洋55.06%股權,收購總價為8580萬元。本次收購完成后,南京長峰合計持有江蘇大洋海裝的股權比例為65%。
事實上,江蘇大洋海裝具備高速靶船的研制能力與生產經驗,有生產和交付海上模擬平臺的經驗?;诖?,南京長峰此次收購完成后,將以江蘇大洋海裝為發力點,專業從事全任務系統靶船、高速靶船、大型海上船舶等海上藍軍裝備的研發和生產,提升電子藍軍裝備配套層級,增強該產業板塊整體發展實力。航天發展稱,本次收購符合公司發展方向,有助于公司夯實電子藍軍產業板塊,實現業務協同發展、做大做強。
成立10年更名4次
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6日成立,注冊資本13040 萬元,由荀金標、蔡君出資組建,荀金標擔任江蘇大洋海裝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蔡君擔任江蘇大洋監事兼財務總監,兩人系夫妻關系。公司成立后曾多次更名,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原名泰興森和船舶制造有限公司,2010年9月10日,變更為“江蘇森和船舶制造有限公司”;2011年4月19日,變更為“江蘇大洋造船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5月4日,最終變更為“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本次收購前荀金標持有江蘇大洋海裝44.94%股權,蔡君持有55.06%股權。
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海洋工程裝備、船舶及海洋工程產品的制造等,具備設計和建造大型船舶的能力,年造船能力達30萬噸。截止2015年,該公司已先后為美國、新加坡、挪威等世界各地客戶建造了近60艘各種不同類型的船舶及海洋裝備產品,包括65米三用工程船、68米混合動力平臺供應船、70米多用途平臺供應船、83M平臺供應船等各類型船舶及海洋裝備產品,總價值近50億元,實現利稅超億元。
荀金標兩年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造船業持續低迷,隨著船東付款條款的苛刻和造船成本增加,民營船企資金趨緊。為了轉危為安,大洋海裝逐步改變經營方針,由以散貨船為主導產品轉型為主營海洋平臺輔助工程船,先后承建了液化石油氣(LPG)船、大馬力三用拖船、海洋平臺輔助船、大型起重鋪管船等,以期通過錯位發展,在海工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僅僅兩年時間,江蘇大洋海裝“易主”、被收購,當初轉型發展海工船的規劃也就此戛然而止。一定程度上表明,民營船企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艱難與困惑,特別是在當前船市低迷期,中小型民營船企憑一己之力仍舊難抵船市頹勢,加上自去年來海工船市場“一蹶不振”,江蘇大洋海裝轉型海洋平臺輔助船無疑是走進了“死胡同”。
新三板上市不了了之
江蘇大洋海洋裝備有限公司在2015年5月4日最終更名后的三天,即:2015年5月7日,江蘇大洋海洋與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泰興舉行了新三板合作簽約儀式,希冀取道紅火的國內證券市場來為企業注入“活水之源”。
然而,原本計劃在2015年12月底前完成股改工作,2016年一季度將在全國股權轉讓系統掛牌的規劃并未如愿實現,大洋海裝登陸新三板的上市之路,最終也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