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5月,中國造船完工量同比大幅增加近八成,但承接新船訂單下降三成,被韓國造船企業超越,韓國重登全球第一的位置。
國際造船咨詢機構克拉克森早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5月全球船舶訂單量環比增長一倍,達到166萬CGT(修正總噸,50艘)。1-5月全球船舶訂單量同比增加65萬CGT,達到653萬CGT(238艘)。
其中,韓國造船企業5月承接船舶訂單達79萬CGT(21艘),1-5月累計訂單量為207萬CGT(57艘),占全球訂單量的近三成。中國1-5月承接訂單184萬CGT(101艘),位居第二。
中船協重點監測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有所收窄。1-5月,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96億元,同比下降7.2%;利潤總額15億元,同比下降6.3%。
盡管如此,中船協秘書長金鵬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在6月召開的國際造船專家預測會上,多數業內專家認為目前船舶市場仍處于低谷時期,市場已經回暖的判斷為時過早。
按照中船協4月底發布的市場預測,2017年二季度,船隊運力過剩和造船產能過剩的矛盾難以明顯改善,市場持續回升壓力較大,企業經營狀況也難以明顯好轉,手持訂單仍將繼續下降。
5月底,中船協有關專家曾訪問韓國船舶融資中心,并就當前韓國船舶工業發展、行業融資現狀等與韓國專家進行深入交流。金鵬表示,作為船舶工業發展以及處理船廠債務問題的重要手段,韓國船企的“債轉股”經驗值得借鑒,目前中國船企也在準備推行“債轉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