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巨資收購航運公司和海外港口,凸顯中國在全球控制戰略資產的長期目標勝過了短期削減債務負擔的愿望。
隨著全球航運業陷入持續低迷,加上中國政府努力遏制以債務融資的海外收購活動,你可能認為,現在不是中國公司收購國際港口和航運公司的好時機。你這么想就錯了。
中國國有航運巨頭集團(Cosco)近日同意以63億美元收購香港的東方海外貨柜航運有限公司(Orient Overseas Container Line),該交易將會讓中遠成為全球第三大集裝箱航運集團。此次收購還將讓中遠在與馬士基(Maersk)和地中海航運公司(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mpany)這兩家歐洲公司爭搶全球航運頭把交椅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在截止今年6月的一年時間里,包括中遠在內的中資公司總共斥資200億美元收購海外港口,同比翻了一番。
這起收購并非只是抱負過于遠大的中國公司蔑視當局并繞過規則的又一個例子。中遠收購東方海外將獲得中國大型國有銀行——中國銀行(BOC)提供的融資。
更準確地說,中國在航運業的投資是由控制戰略資產的長期目標推動的,這種長期目標勝過了短期提高經濟效率和削減債務負擔的愿望。
中國在2009年超過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在2013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
現在中國希望通過打破歐洲對集裝箱運輸業的把控、增強對從澳大利亞到美國等不同國家的港口的所有權,使其在航運和港口領域的地位能與自身在貿易領域的主導地位相匹配。
從北京的角度來說,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防御性的戰略。中國經濟目前依賴外國航運公司出口其制造的iPhones、家具和鞋,以及進口龐大國內市場所需的原材料和成品。
規模擴大的中遠將有助于修正中國政府眼中的這種失衡。中遠由兩家國有集團于去年合并而成。
在航運領域的大舉收購也符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該戰略旨在加強中國與亞歐的基礎設施及貿易聯系——中遠旗下上市公司在公告中解釋為何收購東方海外時也表達了這種意思。
一位歐洲航運公司的高管表示:“中國顯然想要成為航運業的老大。對中遠來說,收購更多與地緣政治、而非利潤有關,因為與商業競爭對手相比,他們愿意拿出更多的資金收購航運公司和港口。”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中國日益控制航運公司和港口既能保護自身利益,又能投射影響力。
控制商業航運通道將會在產生沖突和糾紛的時候有利于中國。擁有海外港口將讓中國海軍更容易實現定期遠洋航行的抱負。
在提升軟實力舉措不見效的情況下,中國通過投資于渴望現金或技術專長的國家的重要港口,也交到了寶貴的朋友。
上月,希臘否決了歐盟在聯合國譴責中國人權記錄的努力,許多分析師認為該決定與希臘政府依賴中國投資有關。去年,中遠收購了比雷埃夫斯港口(Piraeus Port)的主要控股權,這是中國希望增強希臘作為歐亞航運樞紐地位的計劃的一部分。
中國日益控制外國港口,與之相對的是外國公司卻很少涉足中國港口,這種反差越來越大。智庫國際運輸論壇(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um)的奧拉夫?默克(Olaf Merk)表示,中國公司控制的歐洲港口運力是歐洲公司控制的中國港口運力的3倍。歐洲公司沒有獲得任何一個中國港口的多數股權,而越來越多的歐洲港口落入了中國人的手中。
許多在中國的外國投資者對習近平政府表現出的這種缺乏互惠待遇感到沮喪,盡管他在達沃斯宣稱中國要成為全球化新的支持者。
就航運業和港口來說,這種反差的影響要大得多。但鑒于許多國家仍渴求中國資金、財務拮據的船運公司需要投資以及中國政府愿意拿出資金幫助中遠及其同行擴張,中國的航運抱負將不會被輕易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