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大數據、云計算等的廣泛應用,以綠色、經濟、安全、智能技術為代表的創新與變革正在深刻影響著船舶行業,而集成多種先進技術的人工智能作為一項最前沿的科技,無疑給船舶行業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新出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則對人工智能在船舶行業的應用進行了具體部署,為我國船舶行業加速邁入智能時代帶來了良好的機遇。我國船舶行業要充分借力國家發展人工智能的“風口”,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與船舶海工裝備制造的深度融合,加大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的開發力度,提高船舶的智能化水平,重塑競爭優勢。
未來造船、航運業發展到底是什么樣子?國際海事界各方描繪出了一幅幅藍圖,這些藍圖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智能化發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智能化應用的探索越來越深入。盡管我國船舶行業的智能化發展正處于探索和初步應用階段,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國船舶行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應用遠比《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的更要超前。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開展的智能船舶示范工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基于兩化深度融合的智能船廠建設”項目被列入《2017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名單》,珠海云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多型無人船艇在環保應急、環境監測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可以說,我國船舶行業的智能化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為下一步人工智能的深度應用夯實了基礎。
南通中遠川崎新建的4號智能生產線
不過,目前來看,我國船舶行業在開展人工智能的應用方面還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我國在開展人工智能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方面,還與日、韓、歐美等在智能化方面布局較早的國家和地區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我國船企智能化發展水平也不均衡,發展較快的船企已經涉足智能船舶乃至智能海工裝備的建造,而基礎較為薄弱的船企卻連智能化生產線都沒有建設。當前,我國船舶行業正處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急需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作為智能化發展的頂層設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無疑將為我國船舶行業取得突破注入新的動能。
對我國船舶行業來說,未來要想更好地為企業發展注入人工智能的基因,首先,要進一步提高船企的智能化建造水平,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新流程的再造以及智能化與裝備建造的深度融合,從智能生產線的建設開始,由點及面逐步升級到智能車間乃至智能船廠,掌握造船相關數字化、自動化和精益管理等基礎技術,建立智能造船模式;其次,要瞄準我國船舶行業未來創新升級的方向,不斷探索智能船舶的發展趨勢,在智能船舶的建造過程中,從設計階段就開始進行智能系統的統籌布局,進行智能感知體系、智能分析體系和智能決策體系的優化,將智能理念貫穿于船舶全生命周期;最后,要瞄準國際海事組織(IMO)在智能船舶方面的相關議題,全面開展智能船舶相關國際公約、規則適用性和相關標準需求分析,提出智能船舶技術標準體系框架,打造相關國際標準。
“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與船舶海工裝備建造深度融合”并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只有深刻認識把握其本質特征,制定科學的發展路徑,才能有所作為。從《中國制造2025》到《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從《“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到《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我國在深度推動人工智能與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方面已經形成了全面立體化的頂層設計。為此,我國船舶行業理當充分挖掘人工智能的發展潛力,抓住此輪智能制造機遇,以此作為轉型升級的“突破口”,為行業轉型和企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