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7年9月8日,壓載水管理公約正式生效實施。從出臺到實施,歷經13年,其間,相關行業和利益方各顯神通,力促該公約在內容、實施時間等方面更貼合自身利益。最終,在2個月前通過一個“折中方案”后,壓載水管理公約按原定時間實施。業內人士表示,在該公約實施時間到來之際,業內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有著太多的糾結與爭論。目前來看,壓載水管理公約的順利實施,還需要解決許多方面的問題,而這需要各個相關方的共同努力與協作。
時間之爭
在最終確定正式實施時間之前,各方對壓載水管理公約的實施時間及實施方案爭論不休,并出現了3個方案,即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69屆會議(MEPC69)批準的修正案,MEPC70會議上形成的替代方案,挪威協調巴西、印度、利比里亞等國提出的“折中方案”。在今年7月的MEPC71會議上,“折中方案”獲得通過。這一方案不是“修正案”的按原計劃實施,也不是“替代方案”的直接“延期兩年”,而是只針對按原計劃在2017年9月8日至2019年9月8日必須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的部分運營船舶進行了延期安排。該“階段性安排”讓許多船東松了一口氣,也讓那些原本希望能立即迎來訂單爆發期的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大失所望。
在實施時間之爭塵埃落定之后,航運企業在哪一時間段為船舶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又成為一個問題。
根據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數據,目前全球已有4706艘船舶配備壓載水處理系統,其中的70%是主要從事國際運輸的油船、散貨船及集裝箱船,另有563艘在建船舶計劃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數字遠遠低于預期,許多航運企業對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依然猶疑不定,除認為技術還不夠成熟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有航運市場低迷多年導致的資金短缺,以及期望壓載水處理系統價格繼續下降等。
據了解,相比兩年前,現在的壓載水處理系統價格已經下降不少,但業內認為這一下降趨勢還將持續,這使得許多航運企業盡量延后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然而,這種“盡量延后”的安排可能并不合算。因為在一兩年后即將迎來安裝的高峰期,由于供給緊張,壓載水處理系統價格很可能大幅上漲。而且,由于壓載水處理系統改裝業務增加,修船企業勢必提高報價,塢位資源緊張也將增加航運企業的時間成本。業內人士建議,其實,現在的“風平浪靜期”應該是航運企業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比較合適的時間。現在安裝,航運企業更可能獲得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和服務。
技術之爭
在過去幾年,雖然促進壓載水管理公約生效實施的工作一直穩步推進,但業內對壓載水處理技術成熟性的質疑也從未停息。很多航運企業擔心,即使安裝了經過認證的壓載水處理系統,在港口國檢查中依然會出現壓載水處理不達標的情況。如船舶在港口加裝的壓載水水質可能會妨礙壓載水處理系統的可靠性:壓載水濁度太高造成濾器堵塞或影響透光率,壓載水鹽度太低影響活性物質的產生等。針對這些疑慮和可能出現的問題,IMO在MEPC71上審議制定了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情況下的應急措施指南。然而,該指南目前階段僅旨在提供基本原則,而非列舉每種可能的應急情景和對應的措施。其核心是一旦發生船舶壓載水不符合要求的情況,由港口國和船東協商達成可行的解決方案。IMO同意在壓載水管理公約實施路線圖中設立“經驗積累期”,以收集更多數據,如多少船安裝了壓載水處理系統,安裝、調試和運行中遇到哪些問題和困難,目前D-2標準的符合情況如何,使用壓載水處理系統對船舶的安全性有何影響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措施將有利于一些技術問題的解決,然而這需要時間和更多的數據。
那么,目前已經運營的壓載水處理系統的情況如何呢?近期,相關船級社發布了一份關于壓載水處理系統應用進展情況。報告顯示,已安裝壓載水管理系統中只有57%處于正常運行狀態,剩余那些不是不可操作就是問題頻發。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調查報告反映的應用情況可能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技術問題可能只是其中之一,船員缺乏相關操作知識更可能導致問題的產生。
另一個技術方面的不明確之處在于,采用不同技術的壓載水處理系統各適用于哪些船型。客觀地說,沒有一種處理方法適用于所有船型。從目前的實船應用案例來看,采用紫外法的系統更適用于小型船舶,采用電解法的系統適用于較大型船舶,但具體方案還需因船舶、航線等而異。總體來講,不同技術的壓載水處理系統適用于何種船型還需得到更多實船應用案例的驗證。國內相關主管單位負責人表示,國內航運企業基本還未開始運營壓載水處理系統,一是因為安裝的船舶數量本身就少,二是還沒有進行相關的操作培訓。國家相關部門正計劃出臺文件,促使國內航運企業盡快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并收集相關使用信息向有關方面反饋,為后續改進及應對工作提供數據參考。
市場之爭
市場調研機構Technavio《2017~2021年國際壓載水管理市場研究》顯示,2016年全球壓載水處理系統市場規模為68.1億美元,到2021年時可達267.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超過31%。根據2017年年初國際船級社協會(IACS)關于船舶進塢換證計劃的統計,未來全球約有32000艘現有船舶存在壓載水處理系統加裝需求。這一新興市場引來眾多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參與角逐。
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主要來自歐洲、中國、韓國。幾年前,韓國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拼搶市場的勢頭很猛,特別是在2010~2013年,韓國企業占據了壓載水處理系統國際市場份額的50%以上,Techcross、Panasia、現代重工、NK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臨近壓載水管理公約生效的近幾年來,歐洲一些老牌船配企業后來居上,中國的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也一路高歌猛進,韓國企業卻呈現式微趨勢。目前通過美國海岸警衛隊(USCG)型式認可的5家企業中,有3家歐洲公司、1家美國公司、1家中國公司,沒有韓國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在通過USCG型式認方面,韓國企業目前確實落在后面,在國際壓載水處理系統市場的份額也有所下降,但韓國為扶持本國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采取的諸多措施值得許多國家借鑒。早在2013年,韓國13家單位就組成壓載水管理系統聯合會,共同研究制定技術標準,并通過集體采購節約生產成本。今年,韓國7家機構又聯手設立船舶壓載水民間共生協議體,實現信息共享,共同開展售后服務,參與IMO有關壓載水設備課題的研發。韓國政府則出臺稅收減免、獎勵等政策,并為安裝國產壓載水處理系統的船東提供最高上限為安裝費用76%的低息貸款。該業內人士認為,韓國幾家較大的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通過USCG型式認可應是大概率事件。而韓國在壓載水處理系統市場的份額下降,則與該市場規模加速擴大有關。當然,相比歐洲老牌船配企業,韓國企業在品牌及全球售后服務方面有所遜色;相比中國企業,韓國企業在價格、產品、營銷方面并無優勢。因此,未來韓國企業在壓載水處理系統市場的表現存在不確定性。
歐洲的瓦錫蘭、阿法拉伐等企業這兩年憑借品牌效應及遍布全球的售后網點,接獲了數量可觀的壓載水處理系統訂單,并在USCG型式認可方面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