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OceanSaver公司的3家關聯公司——OceanSaver 控股公司、 OceanSaver IP 公司和OceanSaver 系統公司在挪威一家登記處登記OceanSaver公司公開破產。OceanSaver公司,全球第二家通過美國海岸警衛隊(USCG)型式認可的企業,曾獲得業界多少企業的艷羨,不料竟以公開破產的方式“倒在”壓載水處理系統市場真正爆發之前。
OceanSaver公司決不會是孤例,在國際海事組織(IMO)對壓載水管理公約作出“階段性安排”之后,在USCG嚴苛的試驗和所需的巨額費用面前,止步于今年、明年和后年的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數量可能比“留下來”的還要多。
USCG認可不是生存保證
目前,全球通過USCG型式認可的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只有5家:挪威的Optimarin、挪威的OceanSaver、瑞典的阿法拉伐、中國的青島雙瑞、美國的Ecochlor。從一定角度看,USCG型式認可證書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稀缺資源,然而,即使是這樣的稀缺資源,也挽救不了OceanSaver公司破產的命運。
OceanSaver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首批向市場提供電解氯技術壓載水處理服務的企業之一,曾經擁有驕人的經營業績。2013年,在許多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還在為首個訂單四處奔走時,OceanSaver公司的手持訂單就已超過了100套,其位于挪威德拉門港的工廠每年生產能力已超過100套。2016年12月OceanSaver公司拿到USCG型式認可證書時,時任OceanSaver總裁的Helle Hundseid表示,該公司已經為大批量生產做好準備。
IMO“滿不在乎”推遲2年在現有船舶上配置壓載水管理系統的決定被OceanSaver公司列為其破產的首要原因。該公司稱,現有船舶改裝壓載水處理系統市場不及預期,再加上新船建造市場低迷造成的新船壓載水處理系統市場有限,使得OceanSaver公司的生存空間狹小。有國內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負責人表示,除了市場不給力,成本過高以及一樁纏多年的訴訟案敗訴也是OceanSaver公司破產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壓載水處理系統的價格下降幅度驚人,而OceanSaver公司作為運營及研制成本較高的北歐企業,顯然遭受了巨大沖擊。此外,今年7月,該公司輸掉了一起與其濾器供應商德國 Bollfilter 公司長達4年的仲裁案,為此不僅不能得到賠償,還需要支付高額的仲裁費用。
OceanSaver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們已經采取多種措施降低了運營成本,并進行了裁員,但仍無法籌集、吸引到維持公司運營所需的資金。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申請破產。”據了解,近幾個月來,該公司一直試圖找到投資者或買家,然而都沒有成功。
自從壓載水管理公約“折中方案”7月上旬被IMO通過以來,市場紛紛預測壓載水處理系統行業將有一些企業面臨破產。但OceanSaver公司成為第一家,令業界始料未及。
沒有USCG認可更難活
OceanSaver公司的命運很可能在其他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身上重演,那些根本無法通過USCG型式認可的企業更有可能步其后塵。這些企業無法通過USCG型式認可的原因無非兩類,一是技術不過關,二是沒有資金在漫長的時間內持續投入。USCG對船舶壓載水的要求遠高于IMO的要求,比如,USCG規定必須確保處理過的壓載水中的生物體為“死亡”,而IMO對此則僅要求“非活性”,即不再擁有繁殖性即可。諸如此類的要求,使得意欲通過USCG型式認可的壓載水處理系統必須采用更有效的技術,完成更繁復的試驗。一般而言,做完USCG型式認可試驗周期為2~3年,花費資金則在2000萬元以上。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在進行USCG型式認可試驗時鎩羽而歸,有一部分企業壓根兒沒有開展這一認證,還有一部分開展了相關認可工作但還沒有實質性進展。業內人士表示,不通過USCG型式認可的企業意味著已經失去了占據全球市場40%的美國航線船舶市場,其生存空間十分有限。訂單的稀少、業績的缺乏會使企業無法說服資本方繼續投錢,資金鏈斷裂將成為較大概率事件。除承受市場狹小與資金緊張的壓力外,即使這些企業不將美國航線船舶作為目標市場,也還需面對技術方面的挑戰。
據悉,IMO最新修訂的壓載水管理公約G8導則的要求已經與USCG的要求十分接近。2018年10月28日后,以前按照原G8導則通過IMO最終型式認可的壓載水處理系統還需進行重新認證,以滿足新G8導則要求。“不重新認證,基本就表明放棄了市場,沒有船東會安裝不滿足新G8導則要求的壓載水處理系統。當然,在船東看來,選擇通過USCG型式認可的壓載水處理系統才是最為保險的,因此,船東一般會在一開始就選擇通過USCG型式認可的壓載水處理系統。”該業內人士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不通過USCG型式認可的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未來的前景很不樂觀。
價格戰近在咫尺?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我國正在進行USCG型式認可試驗的包括青島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的海洋衛士、易俐特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海景、威海中遠造船科技有限公司的海盾壓載水處理系統等。其中,易俐特公司的海景壓載水處理系統已經在新加坡DHI結束所有USCG陸基試驗,計劃今年年底可以完成環境試驗。該業內人士樂觀地表示,如果一切順利,2家將在2018年通過,1家將在2019年通過。
認證在艱難地進行,市場還沒有完全熱起來,但價格戰的血腥味已經漸漸濃烈。一家國內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負責人表示,就在不久前,大連一家船廠就3艘6萬噸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項目進行招標,共有5家中國企業競標,最后的價格竟然到了一艘船2套系統共239萬元。“這個價格已經在成本線以下。雖然有些企業根本不可能通過USCG型式認可,也根本不會被選中,但也被邀請來參加競標,因為這樣有利于船廠壓低項目價格。”該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相比3年前,有的壓載水處理系統的價格已經下降了約一半。如果再開打價格戰,那么許多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在承受市場延遲爆發、資金回收周期延長壓力的同時,還要經受無利可圖的傷痛。然而,對于有的企業來說,即使無利可圖,也得硬著頭皮搶到訂單,因為如果沒有訂單,無法說服資本方繼續投入資金。“價格戰可能將再淘汰掉一些企業。”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對能“留下來”的企業來說,倒不算壞消息。
誰為未來“王者”
未來壓載水處理系統行業將是什么樣的格局?有業內人士認為,通過USCG型式認可的企業將是未來市場的主角。由于均通過了USCG型式認可,各種壓載水處理系統在技術上的差距會比較小,那么價格將在未來競爭中起重要作用。“對于中國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來說,未來最強勁的對手可能來自韓國。”該業內人士表示。
雖然目前還未有一家韓國企業通過USCG型式認可,但近日韓國媒體稱,明年第一季度將有4家企業通過USCG型式認可。這一說法有宣傳的成分,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因為,韓國船級社(KR)是USCG授權的壓載水處理系統型式認可試驗機構,并建設有相關設施設備,韓國企業可在本土進行試驗,不僅難度小于在國外試驗,試驗成本也將大大降低。業內人士分析,這很可能導致通過USCG型式認可的韓國企業數量超出預期。同時,韓國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有著巨大的本國市場,韓國的船東國排名雖僅居全球第十,但其造船業卻是世界三強之一。而且,韓國為鼓勵船舶加裝本國壓載水處理系統出臺了諸多給力的措施,包括為安裝韓國產壓載水處理系統船舶提供最高上限為安裝費用76%的低息貸款等,再加上相較歐美企業,韓國企業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這些都將為韓國壓載水處理系統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加分。
業內人士表示,當然,相比韓國企業,中國企業具備更大的成本優勢,這將成為其競爭的有效利器。只要關注自身資金管理、警惕經營風險,不打惡性價格戰、互相拆臺,活下來的中國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必將在國際市場上占據重要一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