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深圳友聯船廠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市場經理汪燾一個電話接著一個電話。海邊風大,他時不時需要提高聲音。
近幾個月來,友聯船廠的生產情況十分不錯。隨著暢銷船種類的增多,他們已感受到了絲絲暖意。事實上,伴隨著BDI(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連續8個交易日上漲至年內最高點并創下近幾年來的新高,航運業回暖跡象越來越明顯。
“從船訊網監測到的航運實時數據來看,今年的數據較去年有了明顯上升,回暖周期比企業預期提前一到兩個月,看好后續發展的企業也在增加。”億海藍航運數據產品部總經理、船訊網部門負責人盛尊闊表示。
伴隨著航運數據增加的,是造船業捷報頻傳。
近日,總訂單額達到96億元的9艘2.2萬TEU級的超大型集裝箱船訂單經過多國競爭后,最終落入了中國手中,法國達飛輪船分別與滬東中華集團、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簽署超大型集裝箱船建造意向書,這是2015年第三季度以來的首批超大型船訂單。而在這一大單前,另一筆價值約52億元的訂單也成功“落戶”中企,日本商船三井公司的4艘17.4萬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的建造合同落地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新接船舶訂單463萬修正總噸,同比增長11.3%,位居全球第一,新船修載比(修正總噸/載重噸)達到0.4,再創歷史新高。
旺季提前到來
目前,造船廠對新出現的變化十分敏感。
汪燾發現,前幾年只有鉆油、采油的海工船訂單和生產情況相對平穩,而今年來,這種穩定已經延伸至其他種類的船舶上。“比如豪華郵輪和LNG運輸船。”汪燾說。
事實上,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球累計新造船訂單達3143萬載重噸,已超去年全年。
而造船業的變化,基于航運業的回暖。
截至9月25日,BDI報收1503點,連續8個交易日上漲,漲至年內最高點,并創下近幾年來的新高。業內分析,隨著干散貨市場進入傳統旺季,年內BDI仍有上升空間,航運將進一步回暖。今年上半年,全球集裝箱運輸量約為9930萬標準箱,同比上漲3.7%,增幅提升了2個百分點。集裝箱訂單漲幅遠超上半年運量漲幅,除了此前低基數和更新需求帶來的增長,也預示著航運企業對今年下半年甚至未來兩年的樂觀預期。
根據實時提供可視化的船舶位置追蹤服務的船訊網數據顯示,今年船舶運行“旺季”周期,比往年提前一個月到來。
按照規律,造船業對經濟的反應始終慢于航運業。
“全球航運業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就不斷經歷下跌過程。然而造船業手握著危機前的訂單,生產一直保持較為強勁的狀態,直到2012年,這些金融危機前的訂單才被基本消化完,造船業才開始進入真正的寒冬。這個周期比大周期慢了三四年。”盛尊闊表示。
而2012年之后,船舶的交付使得處在低谷的航運業多年處在運力相對過剩的狀態中。
“目前市場運力相對過剩問題相較兩年前有一定緩解,主要得益于近年來船舶淘汰報廢和運力新增力度的減小。一般運力即船舶自投入運營后,在整個運營生命周期中會一直存在在市場上,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船東會先淘汰船齡較大或效益較差的船舶。這消化了一定運力。”億海藍航運大數據部總經理林書來介紹。
林書來認為,目前市場信息傳遞出來的訂單主要來自于規模較大的航運公司,實際航運公司造船會是階段分批進行的,會根據市場情況調整,是否已經完全回暖,不確定性較大。至少目前尚未能看到訂單增加的持續性。
“航運業市場價格反彈比較明顯,只是階段性的反彈,尚不能說明將會一直具備持續性,中長期仍可能將在當前區間徘徊。”林書來表示。
后市可期
盡管造船廠表示謹慎樂觀,不過,近日中國船舶業仍是喜訊頻傳。
近日,友聯船廠的母公司招商局重工可能拿下美國鉆井承包商DiamondOffshore價值15億美元的2艘新一代鉆井船大單,也讓中國船舶業興奮不已。
從達飛輪船96億元人民幣的大訂單攪動了市場的一池春水之后,9月21日,地中海航運也證實,將訂造11艘22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
在盛尊闊看來,航運巨頭的兼并、重組仍在繼續,“巨無霸”體量越來越大,這會加速超大船舶的需求量,并加速老舊船只的淘汰,這也為造船業帶來新的曙光。而中小航運企業想要增強競爭力,根據自身需求訂造新運力,也成為一個選項。
在林書來看來,中國頻頻獲得國外訂單并不奇怪,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一大造船國,中國制造業的總體實力強,國外造船選擇在中國建造,成本和技術優勢都十分明顯。
“近5年來,中國造船業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均穩居世界第一,造船完工量有4年位居世界第一、1年居第二。今年上半年,中國造船業3大指標再次站穩世界第一的位置。”林書來表示。
不僅如此,結構優化也十分明顯。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造船完工265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7.4%。今年上半年,中國骨干船舶企業批量承接了8.4萬立方米超大型氣體運輸船(VLGC)、11.5萬噸成品油船等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訂單,表明了我國船舶業轉型升級取得一定進展;同時,中國骨干船舶企業建造的全球最先進6000噸拋石船、全球首制2.5萬噸LNG高壓雙燃料雜貨船、全球最大3.8萬立方米乙烯運輸船、全球最大2.1萬噸水泥運輸船等一批高端船型和海洋工程裝備成功交付船東。
“高附加值船舶是國際競爭的重要領域,中國在高附加值船舶領域發力,符合市場需求的變化,中國正在由造船大國轉向造船強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胡文龍表示。
與此同時,在政策上,國家也大力支持造船業加快轉型升級。
今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船舶工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6-2020年)》表示,到2020年,力爭步入世界造船強國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先進國家行列。力爭造船產量占全球市場份額在“十二五”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海洋工程裝備與高技術船舶國際市場份額達到35%和40%左右;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前10家造船企業造船完工量占全國總量的70%以上;科技創新能力進入世界造船業先進行列。
中國造船業前景十分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