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系列世界之最、亞洲之最船舶的建成或訂單的落地讓中國造船業再次成為全球焦點。韓國《亞洲經濟》報道稱,據海運狀況調查機構英國克拉克松公司11日消息,今年1-9月,全球海運累計訂貨量1593萬CGT(573艘),較去年同期(979萬CGT,438艘)增加614萬CGT。從各國的累計訂貨量來看,中國共計509萬CGT(217艘)、韓國405萬(133艘)、日本147萬CGT(76艘)。
實際上,韓聯社9月也曾報道,今年1-8月,中國以累計422萬CGT(195艘)的訂單量位居世界第一,韓國以348萬CGT(104艘)位列第二。
中國加速進軍郵輪市場
9月29日,韓國《亞洲經濟》網站曾以《中國“蠶食”郵輪市場韓企失去競爭力干瞪眼》為題報道稱,據英國造船海運調查機構克拉克森消息,今年1-8月,全球郵輪累計訂單為23艘,同比增長了49%。同時期,超大型原油運輸船(VLCC)訂單為32艘,AFRAMAX級船舶訂單為38艘。相比之下,郵輪的數量雖然較少,但其訂單金額卻達156億美元,占到了總體的40%左右。
郵輪和海洋成套設備是具有代表性的高附加值船舶,專門生產郵輪的歐洲造船廠即使只有10多艘郵輪訂單,業績也可以與韓國及日本等競爭國家比肩。
報道稱,中國正在加速進軍巨大的郵輪市場,特別是今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2月拿到金額達15億美元的郵輪訂單,3月又成功接到了11艘郵輪訂單,正在慢慢“蠶食”此前由歐洲壟斷的市場。相反,韓國STX造船海洋卻將旗下的STX France、STX Finland等郵輪造船廠全部出售。
造船業相關人士說:“除STX造船原來在歐洲的子公司外,韓國幾乎沒有進軍郵輪市場的造船企業,債權團方面太心急于拋售子公司,反而失去了競爭力。”
韓國造船業的“切膚之痛”
8月20日,造船海運媒體“Trade Winds”報道,法國海運公司(CMA-CGM)與中國兩家造船公司簽署了建造意向書,訂單包括9艘2.2萬TEU級(1TEU等于1個20英尺長的集裝箱)的超大型集裝箱船,每艘造價最高可達1.6億美元(人民幣約10億元),9艘船只的總訂單額達到了約96億元人民幣。
對此,韓國《中央日報》刊文稱,韓國造船業期待已久的超大型集裝箱船訂單落入了中國手中。稱造船與海運行業的景氣好不容易有所恢復,面對難得一見的超大型船只建造訂單,卻被中國搶走了生意,韓國造船行業普遍感到了“切膚之痛”。
報道稱,韓國現代重工業公司、三星重工業公司和大宇造船海洋公司等韓國三大造船公司集體參與了這場訂單競爭,韓國業界也曾一度預測現代重工業公司有望拿下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