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10月26日訊 原來單船載箱570標箱,新建成的專用新型船舶可載箱1140標箱,翻了一番”,這是26號記者從漢申線江海直達1140集裝箱示范船造船協議簽署儀式上獲悉的。
26日上午,武漢新港管委會與中遠海運、長航集團、中谷海運、武漢理工船舶等大型知名企業簽訂協議,共同建造6艘漢申線江海直達1140集裝箱示范船。
武漢新港委負責人介紹,6艘漢申線(武漢至上海洋山)江海直達1140集裝箱示范船是針對武漢長江流域特定)的水文條件量身打造的專用新型船舶,將按照節能、環保、經濟、高效的標準建造。船長146.8米,型寬25.6米,吃水6米,最大船型載重量約為1.7萬噸,載箱量1140個20呎標準箱。
建造工作將于今年底正式啟動,力爭2018年投入3艘運營,2019年6月前全部投入到長江干線運輸。屆時將形成武漢至上海洋山新型江海直達集裝箱運輸船隊,進一步發揮武漢港居長江中游的區位優勢,順暢全流域,打造快捷、便利、低耗、高效的江海聯運通道。
據了解,武漢至洋山江海直達航線,目前運營船舶共有18艘,總載箱量約10270標準箱,單船平均載箱量約570標準箱,最大載箱量816標準箱。新建的6艘漢申線江海直達1140集裝箱示范船,總載箱量超過6600標準箱,單船載箱量1140標準箱,總載重噸位達7.2萬噸。6艘江海直達專用新型船舶計劃投入3億元。
武漢理工大學長江航運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說,“新型示范船較之市場現有船舶,單船載箱規模翻了一番,總運輸能力增加六成以上。而且其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節能環保水平大幅提高,單船平均日油耗降低20%以上。”
長江航道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一旦投入運營,武漢至洋山的集裝箱運輸成本可下降30%以上。將大大改變長江運輸模式,形成武漢與上游的重慶及下游的上海協調呼應的良好局面,可有效緩解三峽過閘和上海洋山港擁堵現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時,新型船舶可進一步凸顯長江航運大運量、低成本的優勢,破解碎片化、無序化制約,建設基于全程最優的精準航運,開展定制服務,不斷推進長江航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全面服務長江航運起到關鍵性作用,并促進綠色長江建設,打造一條人水和諧、高效環保的魅力長江。
武漢新港委負責人介紹,武漢新港這一舉措,徹底解決原來小船小貨形式,采取規模化運營方式,降成本、優化航運資源,提高航運效率。同時這也是武漢航運中心為加快航運船型的提升、加快社會資本投入、實行各種資源要素向武漢聚集的舉措。
鏈接:
漢申線江海直達1140集裝箱示范船先進技術成果
① 優化首部型線。將流體水動力計算與模型試驗相結合,對球鼻首位置及長度進行了優化分析研究,開發出的首部型線能有效減少興波阻力和粘性阻力且在波浪中也具有優良的性能。
② 尾部型線設計。采用模型試驗和水動力計算相結合的方法,以提高快速性和節能為目的,設計帶預旋的雙尾鰭線型,并對尾鰭的位置進行了研究,以便有效減少船型阻力。
③ 節能附體的開發。在螺旋槳前方設置導流管,調節螺旋槳前方進流,達到提高推進效率的目的;在舵上設置附體回收螺旋槳的能量,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
④ 開發出高效適伴流大側斜螺旋槳,大幅提高推進效率,有效減少能量的耗散。
⑤ 研究新型寬轉速軸帶發電機控制技術,解決控制系統變速穩壓、恒頻發電技術瓶頸,有效降低油耗,減少排放。
⑥ 以成熟的船、機、槳匹配理論為支撐,開發出一種在船舶營運過程中能夠實時提示節能航速的分析軟件,為航行過程中選擇合適航速提供可靠依據,以實現船舶的航次油耗最低的目的,達到減排的效果。
⑦ 通過結構強度研究確定合理的船體結構剖面形式和結構總體布局,優化結構設計,在保證船舶結構具有足夠的安全性前提下達到減輕重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