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我國新一代綜合地質調查船“海洋地質十號”在廣東中遠船務順利交付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的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這是中遠海運重工所屬企業承接設計建造的首艘科考船。該船的成功建造填補了全國小噸位大鉆深海洋地質科考船的空白,對構建我國深海地質鉆探船舶體系,促進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經濟師、裝備部主任駱慶君,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黨委溫寧書記,中遠海運重工黨委書記李懿文、副總經理倪濤,中船重工七〇一研究所副處長李德智,中國船級社廣州分社總工程師張宇,廣東中遠船務總經理蘇文偉出席交接船活動。其中,溫寧、蘇文偉代表在活動上簽署了交接船確認文件。廣東中遠船務黨委書記沙小飛主持交船儀式。
簽字現場上,駱慶君對廣東中遠船務長期以來為國家地質調查局科考船修造提供優質產品,特別是在“海洋地質十號”項目中主動協同各方資源攻難關保節點,高效推進項目建造表示感謝,對廣東中遠船務在過程中體現出一流建造水平深表贊賞。
倪濤在講話中高度肯定了廣東中遠船務與參建各方并肩戰斗,戰勝各種困難,嚴格履約,確保國家重點裝備項目按期交付。希望廣東中遠船務不忘初心,牢記海洋強國神圣使命,全力保證中國地質調查局后續各類型科考船舶在船廠的修造工作。倪濤還對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長期以來給予中遠海運重工企業的信任與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并期待雙方進行更多廣泛深入的合作。
“海洋地質十號” 綜合地質調查船集海洋地質、地球物理、水文環境等多功能調查手段為一體,總長75.8米,寬15.4米,排水量約3400噸,續航力8000海里,采用電力推進全回轉舵槳、搭載DP2動力定位等世界先進航行及控制系統,可實現在全球無限航區開展海洋地質調查工作,由廣東中遠船務全部完成生產設計和生產建造工作。該船還對國際先進調查技術引進、整合、優化、提升,采用模塊化科考設備布局,配置有無人無纜深潛器(AUV)、綜合導航定位系統、海洋重力和磁力測量系統、單波束和多波束測量系統、淺地層剖面測量系統、海床靜力觸探系統(CPT)等用于地質調查(含鉆探)、地球物理調查、海洋水文調查和信息化管理的4類共20臺(套)調查設備(系統),體現出高精度、多功能、綜合作業能力強等特點。該船還配置了我國第一套自主研制的舉升式海洋鉆探系統。
在“海洋地質十號”建造過程中,廣東中遠船務始終主動與船東、船級社、設計院、設備供應商保持緊密聯系,公司黨委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為抓手,以“交精品、出人才”為指導思想,與船東方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聯合建立項目黨支部并授旗成立項目青年突擊隊;公司領導堅持對該項目的進行督導,有效促進和保證了船廠干部職工在重點項目建造過程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
“海洋地質十號” 綜合地質調查船的全部建造過程,集中體現了廣東中遠船務立志成為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小型船、特種船和工程船”建造專家的實力與專業。在設計階段,廣東中遠船務為該首制項目開展30余次專題討論,為項目設計難點出謀獻策,與各方共同篩選最佳方案,成功克服系統設備布局、設備電磁兼容、噪音控制等諸多難題,實現了理論設計中的最佳船舶性能。
在船舶建造階段,廣東中遠船務針對科考船的特點,組織一批業務骨干組成的“青年突擊隊”分別領銜成立了精度控制、薄板攻關、鉆探系統設備、調查設備、提升裝置等多個專項小組,共同研究解決了大量實際建造過程中的難點,不僅奇跡般追平建造節點計劃,確保船舶按期下水,并且下水完整性達到了95%,創造了廣東中遠船務新船下水完整性的最高和最新記錄。在試航期間,廣東中遠船務克服臺風“卡努”影響,緊密排布報驗計劃,加強溝通協作,24小時連續作戰,對船舶電力系統、動力系統、DP2動力定位系統、系泊系統、通訊導航等性能進行詳細試驗,全部100余項海上試驗項目均一次報驗通過。最終,“海洋地質十號”從下水后調試到完工交付,與同期國內同類特種工程船舶相比,大大縮短了水下調試周期。
“海洋地質十號” 首制綜合地質調查船的成功建造,使廣東中遠船務贏得了包括船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設計單位中國船舶701所及船檢CCS船級社的一致好評,也進一步奠定了廣東中遠船務在“小型船、特種船、工程船”專業領域內的市場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