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內造船業再次站到了重要的十字路口上。一片頹勢的造船景氣雖初現復蘇,但業界明年將面臨最為嚴重的“青黃不接”。由于去年訂單量跌入谷底,其結果將在兩年后的明年反映出來。
在21世紀頭十年的全球造船佼佼者中,曾幾近破產的大宇造船竭盡全力獲得重生,然而目前則將再次度過乍暖還寒的解凍期。
大宇造船社長鄭圣立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造船業從前的超級繁榮將不再會現”。換言之,“造船業繁榮得益于中國高速的經濟增長,而如今這一效應已經結束”。鄭圣立認為,“到后年,在經歷了規模萎縮的陣痛后,2020年的全球造船業市場供求將回到平衡點”。
鄭圣立自2015年5月被任命為大宇造船社長后一直站在結構調整的前沿進行指揮,責任重大。從2015年至今,投入大宇造船的國有資金已超過了10萬億韓元。
鄭圣立表示:“經營判斷出現了錯誤。未還貨款金額達2萬億韓元,此外新產業投資、盲目搶單以及海洋成套設備也造成了不少損失,諸多復雜原因相互交織在了一起”,承認經營失敗。
但鄭圣立也不乏自信地表示,“今年的營業利潤有望超過1萬億韓元”,“這將是政府推進的結構調整中最為成功的事例”。
事實上,大宇造船進入今年以來連續三個季度保持順差。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曾一度超過5000%的負債比率已經減少至248%,自有資本也擺脫了完全負資本狀態,資本增長至3.8萬億韓元。
但進入今年以來,大宇造船的訂單業績卻一直落后于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對此,鄭圣立表示:“2014年,大宇造船接手了大量訂單,所以訂單余額仍居全球首位。但眼下船舶制造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接單,對于造船廠而言,眼下大量接單絕非好事。大宇造船為避免對明后年的經營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正在避免低價接單”。
此外,鄭圣立還公開了“7萬億體制”作為實現經營正常化的應急策略。鄭圣立表示:“從過去的業績來看,當銷售額達到7萬億韓元時,營業利潤率最高”。2007年的情況便是一個例子,當時的銷售額為7.8萬億韓元,營業利潤率則達到了4%。鄭圣立社長稱:“銷售規模將從明年的9萬億韓元、2019年的8萬億韓元左右,逐步縮減為7萬億韓元,同時將會配合開展經營合理化、正常化工作”。
“新主人”和“技術開發”可以說是大宇造船所面臨的最大問題。鄭圣立強調稱:“對于造船業而言,船舶的生產周期為2年-3年,海洋成套設備的生產周期為4年-5年。由于生產周期較長,如果管理層變動頻繁,經營策略便會失去連續性”,“若想和中國展開競爭,就需要盡早找到戰略投資者以代替財務投資者擔任新主人,并制定出長期計劃”。
鑒于全球造船、海洋環境規定將從2020年起正式生效,大宇造船海洋把液化天然氣(LNG)動力船等環保船舶放在了首位并計劃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這一機會。鄭圣立表示:“大宇造船占據了LNG動力艦全球訂貨量的43%,在這方面擁有出色的競爭力。自主開發出蒸發燃料再次液化的技術后已于2013年~2014年展開集中經營,同時還開發出提高液化效率技術,實現了在該領域的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