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界網30日消息,中遠海發(601866)發布2017年財報業績預增公告,據了解該公司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不低于13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業績增加不低于9.314億元,同比增長不低于252%。
因為是業績預告,所以該公司特別在公告中注明,凈利潤金額因該公司部分投資股權標的的年度業績尚未公布而無法確定。
另據航運界網監測,中遠海發(601866)2017年前三季度財報凈利潤為11.39億元,面對全年不低于13億元的凈利潤,可知中遠海發2017年第四季的業績較2016年同期10億元凈利潤而言,極有可能是下降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上半年中遠海發航運相關租賃收入為46.33億元,較去年同比上升11%。其中,船舶租賃收入為29.5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集裝箱租賃、管理及銷售收入為16.7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遠海發擁有集裝箱船舶總數97艘,合計運力約71.21萬TEU,其中自有船舶74艘、58.16萬TEU。另外公司擁有4艘散貨船,合計運力25.6萬載重噸。截至航運界網本次發稿,該數據暫未更新。
而該公司非航運相關融資租賃收入為7.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8%。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非航融資租賃資產總額達人民幣197.7億元。
對于2017年全年業績,該公司表示,因2016年初國際航運市場仍處于深度調整中,中遠海發(彼時的中海集運)在2016年度集裝箱運輸營運板塊發生虧損,但在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后,置出了集裝箱運輸板塊業務,從2016年第四季度以來,受世界經濟及航運市場有所回暖影響,集裝箱租賃和集裝箱制造市場逐步復蘇,對中遠海發所屬的集裝箱租賃和集裝箱制造板塊利潤產生積極影響。另外,隨著中遠海發的租賃業務及投資業務規模逐步擴大,該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據航運界網了解,自中海集運更名中遠海發以來,這家致力于以航運金融為依托的公司充分發揮航運物流產業優勢,整合產業鏈資源;打造以租賃、投資、保險、銀行為核心的產業集群;以市場化機制、差異化優勢、國際化視野,建立產融結合、融融結合、多種業務協同發展,做到了真正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
業界人士認為,過去一年中遠海發(601866)是“悶聲低調”的,通過業務轉型及資本運營手段,撇去了過往繁重的船隊運營成本,而在租賃業務與非航租賃業務上也開始多點開花。不過,其公司的定位仍需要自我探尋與自我定義。
該人士認為,中遠海發目前處境的確較為尷尬,從板塊業務屬性來說,已經不再是傳統航運股,也不是標準的金融股,而是游離于航運與金融之間。這也讓一些機構、券商不太敢接觸,以至于該公司在近一年的時間里也沒有機構研報可查。關于業績,上述人士則認為上市公司財報只是公司窺視自我的一面鏡子,每個人照出的樣子也不盡相同。而面對當前中遠海發A股及港股(02866HK)的股價,也在側面說明了一些問題。
另據消息人士指出,目前受債務問題困擾的海航集團正在與中遠海運集團接觸,意在置出前者旗下海航資本所控制的seaco租箱公司給中遠海發旗下的佛羅倫租箱公司。由于現在海航集團的航運產業與其航空產業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何況海航集團也不是兩年前那個到處“買買買”的“土豪玩家”了,該消息人士坦言:“面對銀根緊縮,銀行風控的壓力,賣什么資產都是有可能的。”然而佛羅倫是否有意收購seaco,中遠海運相關人士并未正面回應。
著名海事咨詢機構Drewry在本月最新的報告中表示,2018年還可能產生的不利因素之一是集裝箱本身的短缺,這對于貨主而言不是個好消息。一些集裝箱租賃公司擔心集運的良好勢頭可能導致集裝箱生產無法跟上需求的增長,中國春節過后可能將出現集裝箱短缺的情況。對貨主來說,哪怕只是臨時性的設備不足,都將導致艙位難以獲得,運費價格也隨即上漲。
航運界網分析認為,當前中遠海發已完成向供應鏈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的華麗轉身,作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旗下支柱性金融業務板塊,以多重業務為發力點的中遠海發將會創造更多的想象空間,而在該公司戰略體系布局上不僅要一步步維穩成熟的業務,更應該要有在新時代下,打破固有現階段經營模式的新思路、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