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央企中船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船舶發布了《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預案》。一如市場所預期,作為我國造船業龍頭企業,中國船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通過強化優勢產能,將進一步占領全球市場,并降低成本,開啟新一輪發展周期。
預案顯示,中國船舶擬分別向華融瑞通、新華保險、結構調整基金、太保財險、中國人壽、人保財險、工銀投資、東富天恒發行股份購買上述 8 名交易對方合計持有的外高橋造船36.27%股權和中船澄西 12.09%股權。分析人士認為,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神的指引下,中國船舶作為全球造船業領先企業,在行業低景氣度下,仍能進一步夯實核心資產的行業地位和競爭力。在行業復蘇來臨之際,以債轉股的方式,有效降低了企業杠桿和相關財務成本,讓上市公司及主要子公司得以輕裝上陣,積極參與到全球競爭之中。
低景氣度下的大洗牌行業龍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中韓造船企業圍繞史上最大規模集裝箱船的訂單大戰,是2017年全球造船業的重要焦點之一。據媒體報道,該訂單包括9艘2.2萬TEU級的超大型集裝箱船,總訂單額達到96億元人民幣左右。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集裝箱船訂單是三星重工業公司今年5月建造的2.1413萬TEU級集裝箱船。而且,韓國現代重工業公司、三星重工業公司和大宇造船海洋公司等韓國三大造船公司集體參與了這場訂單競爭,韓國業界也曾一度預測現代重工業公司有望拿下訂單,但結果卻打破了人們的預期,中國造船公司完勝韓國:法國達飛輪船分別與滬東中華集團、外高橋造船簽署超大型集裝箱船建造意向書。
在此之前,2017年6月29日,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與日本商船三井公司簽訂了4艘17.4萬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的建造合同。公開資料顯示,滬東中華是中船集團下屬非上市企業,外高橋造船是中船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船舶旗下主要子公司。
據航舶制造業研報,截止到2018年1月11日全球船廠手持訂單3101艘,共計7618 萬修正總噸,其中中國船廠手持訂單量為1553艘,共計2864萬修正總噸,艘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0.08%,修正總噸占37.60%;韓國船廠的手持訂單量為366 艘,共計1584萬修正總噸,艘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1.80%,修正總噸占20.79%;日本船廠的手持訂單量為593 艘,共計 1565 萬修正總噸,艘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9.12%,修正總噸占20.55%。2015年國內船廠在手訂單份額僅占全球21%,目前已超過一半,超越日韓,國內船廠在手訂單持續增加,奠定中國造船大國和全球龍頭地位。
在行業低景氣度下,中國造船企業的地位穩固、搶占全球訂單,背后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引下的產能升級與行業大洗牌。
在行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2009-2016年,我國約有140多家造船廠關停倒閉,約有90多家船廠被兼并收購。2015年央行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骨干船舶制造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推動大型船舶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組成戰略聯盟,引導中小船舶企業調整業務結構。”
全球訂單進一步向中國船舶等頭部企業集中,業內人士指出,“大型船企在資金、技術、政策等各個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優勢,在行業低迷的背景下,這種優勢進一步凸顯。”尤其在中國造船業整體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下,龍頭企業的研發與資金優勢得以凸顯。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船舶每年科技投入經費都在當年銷售收入的5%以上,目前,中國船舶擁有研發人員超過2000名。
2017年以來,受航運市場提振、新船價格低位以及優惠付款條件等多重利好刺激,船東的新船投資信心與意愿逐漸加強。航舶制造業分析師認為,下游全球航運業復蘇已確定,造船業訂單將迎來增長,中國船舶在行業低迷期積累的優勢產能將在新一輪復蘇中得到釋放,尤其子公司外高橋造船與中船澄西獲得的54億元資金注入,將讓中國船舶資本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全球造船龍頭地位將得以夯實。
中船集團內部整合大規模資產重組值得期待
如果說,行業的整體復蘇與整合,為中國船舶帶來增長預期,那么中船集團的內部整合,所帶來整體競爭力的重塑,將進一步提升其全球市場份額。
早在2015年,中船集團在旗下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時,曾承諾將在重組完成后5年內消除同業競爭問題。這一承諾,透露出中船集團旗下造船資產大規模的整合預期。據中船集團官網顯示,中船集團旗下目前除了擁有中國船舶、中船防務、中船科技三家上市公司外,其旗下還有大量的非上市資產,其中就包括了滬東中華與江南造船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造船企業。
官網顯示,滬東中華所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380億元,生產與配套基地近480萬平方米,碼頭岸線7300米,系泊碼頭19座,30萬噸VLCC級干船塢5座,8座600噸以上龍門式起重機,大量自動化設備,以及國際先進的平面、曲面分段生產流水線。滬東中華先后為商船三井、東方海外、地中海航運、中遠集團、中海集團等國內外船東建造過LNG船、LPG船、大中型集裝箱船、化學品船、滾裝船、油船、散貨船、客貨船、特種工作船、軍艦和軍輔船等各類船舶3000多艘。產品遠銷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受國內外船東和各界好評。同時,公司建造的南浦大橋、京城大廈、上海證券大廈和干式30萬立方米煤氣柜等大型鋼結構工程在國內有較大的影響。滬東中華還是中國海軍重要裝備承制單位,建造過新型導彈護衛艦、綜合登陸艦等900余艘各類海軍水面艦艇和軍輔船,被譽為中國“導彈護衛艦的搖籃”和登陸艦的“搖籃”。導彈護衛艦、近海巡邏艦、綜合補給船等先進軍品艦船出口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泰國等世界多個國家。
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江南造船)是我國歷史最為悠久的軍工造船企業之一,始建于1865年(清朝同治四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軍工造船企業。140多年來,江南造船飽經歷史滄桑,經久不衰,創造了無數個第一,不僅有中國第一爐鋼、第一門鋼炮、第一艘鐵甲兵輪、第一臺萬噸水壓機,更有第一艘潛艇、第一艘護衛艦,還有我國最現代化的導彈驅逐艦和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遠望”系列航天測控船,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更是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率先跨出過門與世界接軌,成為打開國門、對外開放的先驅,始終在中國航舶出口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除了中船集團內部整合需求,我國的軍工改革、軍民融合發展進程,亦要求軍工資產加快實現證券化。目前,我國軍工集團整體資產證券化率平均約為40%左右,與歐美軍工企業70%以上的證券化率相比,有較大差距。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所長胡明春建議,加快出臺軍工資產證券化配套實施細則,從操作層面指導和規范軍工資產證券化的實施。
分析人士稱,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只是中船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資本整合的序幕,更值得關注的是中船集團的“五年之約”。從中船集團造船資產的分布和未上市資產質地來看,接下來資產重組和整合的規模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