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鹽田海事局聯合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相關港航企業及船舶在深圳鹽田港成功開展了首次駁船壓載水接收試驗。本次試驗主要是為了驗證船舶之間管線連接的可靠性,并按設計管線連接,測試壓載水最大排量的安全性,為后續開展駁船壓載水接收處理提供基礎技術驗證。
壓載水接收試驗船舶靠泊鹽田港
試驗船舶機艙內拆卸壓載水管路
壓載水是指為控制船舶縱傾、橫傾、吃水、穩性或應力而在船上加裝的水及其懸浮物。在船舶航行、裝載貨物過程中,需要常常排放或吸入淡水或海水,以實時調整船上壓載水量,保障船舶安全平穩運行。據統計,全球80%以上國際貿易量的轉運依靠航運,從事國際貿易運輸的商船超過5萬艘,每年排放的壓載水達到120億噸。壓載水如果在港口不經過處理而隨意排放,其中可能攜帶的海洋生物極易導致外來物種入侵并對當地海洋生態環境的造成危害。船舶壓載水作為外來物種遷移載體,已被全球環保基金組織GEF列為當今海洋的“四大危害”之首。
將壓載水排放軟管連接至試驗駁船管路
試驗船舶進行排放壓載水試驗
據鹽田海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應對船舶壓載水外來生物帶來的環境危害,國際海事組織IMO制定出臺了《國際船舶壓載水及沉積物管理與控制公約》,并于2017年9月8日正式生效,該公約對壓載水的處理標準做出了具體規定,并要求國際航行船舶加裝壓載水管理系統以滿足相應的標準。據統計,每艘船舶的壓載水管理系統采購成本為100萬至1000萬元不等,維護成本每年在十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但是對大部分船舶來說,加裝壓載水管理系統需要對原有船舶結構進行較大改造,工程耗時耗力。這對航運公司來說將是一筆不菲的費用成本。
壓載水排放試驗過程監控
該負責人表示,鑒于目前船舶壓載水設備在改造及使用上存在很多困難,如何找到一個更為經濟有效的壓載水處理方法成為海事部門、碼頭、航運公司等相關單位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探索船舶壓載水接收處理的新思路,為此,鹽田海事局在鹽田港組織開展了首次壓載水接收試驗。為做好本次試驗,提取有價值的數據,鹽田海事局前期開展了大量試驗準備協調工作,制定了《壓載水接收試驗方案》和試驗相關數據表格。試驗當天,鹽田海事局按照方案部署有序開展試驗,在鹽田國際、航運企業、試驗船舶及船員的通力協作下,30余人歷經5個多小時的試驗收集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和數據,并積累了大量的視頻影像資料,為后續壓載水接收的可行性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試驗結束后工作人員進行過程分析和數據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