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韓國海洋與漁業部推出將在2020年前建造超過200艘船舶的韓國海運振興計劃后,韓國貿易、工業與能源部也同時推出了訂造40艘公用船的韓國造船業復興方案。
4月5日,韓國貿易、工業與能源部披露了韓國造船業的中長期復興方案。根據這一方案,韓國政府將在未來兩年投資5.5萬億韓元(約合52億美元)訂造40艘公用船,促進韓國國內LNG船和LNG燃料需求增長,同時尋找機會出售大宇造船。
為了幫助整個造船行業度過低迷時期,韓國政府計劃在2019年之前要求公共部門訂造40艘公用船,例如軍用船舶和巡邏船,價值5.5萬億韓元;這之中包括國營的韓國天然氣公司計劃在明年購買的1艘LNG供氣船,預算為710億韓元。
另外,韓國政府還計劃每年訂造1至2艘LNG船,并考慮將韓國國內沿海水域指定為排放控制區(ECA),從而促進私營企業增加綠色船舶訂單。
韓國政府將監督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這三大船企的重組行動,并將嘗試私有化大宇造船。目前,韓國產業銀行(KDB)和韓國進出口銀行持有大宇造船的主要股份。考慮到大宇造船的巨大規模以及全球造船業的蕭條,尋找買家并不容易。
同時,韓國政府將尋求通過兼并收購或者戰略合作來整合中型船企,以達到規模經濟、提升中型船企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另外,韓國政府還將監督城東造船的法院主導重組計劃,以及STX海洋造船的重組。
韓國政府同時表示,將幫助三大船企盡可能多地雇傭新員工,目標是在未來4年內平均招聘3000名新員工。其中,2018年政府建議的新員工目標人數為900人,這一數字將在明年增至1700人,到2020年增至3400人,在2021年和2022年達到4500人。
不過,韓國業內人士認為,這一雇傭目標并不符合實際,也不是當前危機中挽救韓國國內船企的正確方式。即使是在2000年代末全球造船業繁榮時期,韓國三大船企每年雇傭的新員工總數也只有一千多人。
通過多方面的援助計劃,韓國政府希望提高韓國船企手持訂單在全球市場所占份額,到2022年,韓國船企手持訂單所占份額將從2011年至2015年的平均31.7%提升到33%。
韓國貿易、工業與能源部的一名官員稱,全球市場供過于求可能將持續至2022年,這意味著韓國造船業必須采取嚴格的合理化改革和活動來提升競爭力。
不過,一位在近期危機中退休的韓國大型船企前高管指出,僅僅只是投入資金并迫使企業雇傭更多新員工并不會增加韓國船企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韓國政府認為國內船企十分有競爭力,但政府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即某些需要最高水平專業知識和技術的項目通常會外包給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