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3日,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發布了《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7~2030年)(修編)》(以下簡稱《規劃》)。該《規劃》提出,到2020年年底,廣東將開工建設海上風電1200萬千瓦以上,其中建成投產200萬千瓦以上,總投資逾360億元;到2030年年底,建成海上風電約3000萬千瓦,總投資約5400億元。這意味著,廣東海上風電產業即將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與此同時,“嗅覺靈敏”的骨干企業紛紛瞄準廣州海上風電產業,把握機遇、加快布局,培育經濟新增長點。
能源轉型:海上風電潛力巨大
根據《規劃》,廣東將建設海上風電場共23個,總裝機容量6685萬千瓦,包括近海淺水區(35米水深以內)海上風電場址15個,裝機容量985萬千瓦;近海深水區(35~50米水深)海上風電場址8個,裝機容量5700萬千瓦,總投資10260億元,分布在粵東、粵西海域。其中,近海深水區場址主要作為廣東海上風電遠期開發建設儲備場址,待相關技術成熟、開發建設成本下降后合理推進開發。
《規劃》要求,到2020年年底,廣東將開工建設海上風電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以上,其中建成投產200萬千瓦以上,初步建成海上風電研發、裝備制造和運營維護基地,設備研發、制造和服務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到2030年年底,建成、投產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3000萬千瓦,形成整機制造、關鍵零部件生產、海工施工及相關服務業協調發展的海上風電產業體系,海上風電設備研發、制造和服務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廣東是能源需求大省,同時有著豐富的風力資源。發展海上風電,對廣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效防治污染、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建設海洋強省具有重要意義。”2018年4月4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全省推進海上風電建設工作現場會上指出,海上風電是廣東推進能源發展和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要按照“大、快、高”的要求進行海上風電開發建設。
《規劃》指出,要通過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建設,以廣東省海上風電裝備制造骨干企業為龍頭,帶動廣東風電研發水平的提高和裝備制造及服務業的發展,促進廣東海上風電裝備制造骨干企業做強做大;要積極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以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帶動風電裝備及服務業發展,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實現全產業鏈發展,將廣東海上風電產業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
為此,廣東提出要落實扶持政策,完善開發服務體系,包括加強資金支持,充分有效利用現有的財政相關專項資金,支持海上風電及產業發展;鼓勵廣東風電裝備制造骨干企業、風電開發企業、研究設計單位、海工裝備和施工企業加強合作,構建產業聯盟,打造服務平臺,形成系統合力,共同推進海上風電開發,形成行業全產業鏈發展。
《規劃》同時強調,要堅持資源開發與產業發展相互促進,通過海上風能資源規模化開發,帶動風電產業和裝備制造骨干企業做強、做大,提高海上風電產業研發制造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要提升風電技術、提高裝備制造水平和服務能力,更好地支撐海上風電規模化發展。
搶抓機遇:骨干企業紛紛布局
海上風電具有資源豐富、發電利用小時數相對較高、技術相對高端的特點,是新能源發展的前沿領域,發展前景廣闊。根據國家“十三五”計劃,截止到2020年,將有10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裝機計劃,預計入網500萬千瓦。
廣東海洋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海上風電是廣東省可再生能源中最具規模化發展潛力的領域。“十二五”以來,廣東省有序推進海上風電開發。2016年,廣東省首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珠海桂山海上風電項目12萬千瓦獲核準開工建設,目前還有一批海上風電項目正在推進前期工作。
據了解,廣東目前在建的海上風電項目有6個,包括珠海桂山項目一期、粵電陽江沙扒、中廣核陽江南鵬島、三峽陽江沙扒、中節能陽江南鵬島、粵電湛江外羅,總裝機容量162萬千瓦。其中,珠海桂山海上風電項目是國內啟動最早的風電場之一,該項目已安裝完成19臺風機,共計5.7萬千瓦,預計今年年底整體投產。其他項目也已開工試樁,總體進展順利。
此外,廣東已明確在陽江市建設海上風電產業基地,在粵東建設海上風電運維、科研及整機組裝基地,在中山市建設海上風電機組研發中心,形成集海上風電機組研發、裝備制造、工程設計、施工安裝、運營維護于一體的風電全產業鏈,以將廣東海上風電產業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
作為廣東重要能源基地,陽江市正全力加快推進風電產業園的建設。廣東目前在建的6個、總裝機容量162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中,有4個、裝機容量總計130萬千瓦的項目位于陽江。陽江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重點發展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業,到2020年要形成300臺套5兆瓦及以上風電機組整機、葉片和塔筒規模的產能,并配套建設風電裝備吊裝及基建碼頭、運維基地,整個產業基地要實現產值500億元。
廣東風電行業發展巨大的市場與良好的政策投資環境,引來各路“英雄豪杰”爭相搶灘布局。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率先將廣東設為其打造“海上風電引領者”戰略的重點區域。據了解,三峽沙扒、南澳海上風電項目是三峽集團在廣東省布局的首批海上風電項目,今年將全面啟動建設,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約16.79億千瓦時。
緊跟其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也于今年4月3日與廣東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在打造風電全產業鏈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
同樣看重廣東海上風電發展潛力的還有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認為,廣東海上風電的戰略定位為其帶來了巨大發展空間。目前,中廣核已在廣東陽江、惠州、揭陽、汕尾、汕頭等地布局海上風電項目,項目儲備裝機容量接近600萬千瓦。據悉,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將是陽江市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同時也是目前國內一次性核準的單體最大容量海上風電開發項目,有望在今年底實現并網發電。
除了央企,廣東地方企業及民營企業也積極深耕海上風電市場,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該公司整合全球研發資源,相繼推出5兆瓦至12兆瓦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臺風型大型海上風電機組,其中5.5兆瓦和7兆瓦大風機已交付裝機。
迎接挑戰:船企深耕運維市場
2017年1月,廣東省發改委曾下發《廣東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提出海上風電力爭實現開工建設200萬千瓦、建成投產100萬千瓦以上。此次修訂后的風電裝機超1200萬千瓦的目標,是原目標的5倍以上,建成目標則翻了一番。
裝機目標大幅度提高,按每臺風機單機容量5兆瓦、每座風電安裝平臺一年安裝40臺風機來計算,這意味著在未來兩年半的時間內,廣東至少需要24臺風電安裝平臺同時作業。
海上風電對設備和施工技術要求較高,海上風電機組需要攻克抗臺風、防鹽霧腐蝕等技術挑戰,且海上風電施工需要專業施工隊伍和施工船舶,對施工有較高的要求。
對此,《規劃》指出,要加快形成以海上風電機組整機制造、鋼結構加工和海裝裝備制造為中心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規劃》支持廣東省骨干風電機組設備制造、鋼鐵、船舶制造、大型鋼構企業做大做強,并以整機制造帶動零部件產業發展,提高風電機組發電機、葉片、齒輪箱、大型鑄鍛件和焊接件等關鍵零部件的制造能力,加強控制系統、逆變系統設備研發制造,以全面提升廣東省海上風電機組塔筒、基礎鋼結構、附屬海工鋼構、海上升壓站系統集成、專用施工船機和運維船舶等的制造水平。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廣東海上風電發展進入“快車道”,為轉型發展中的廣東船舶及配套企業帶來機遇。近年來,伴隨風電存量市場的增長,國內海上風電也步入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而目前國內風電施工設備仍存在缺口,風電安裝平臺(船)、大噸位起重工程平臺(船)等裝備產品市場需求較大,這給轉型中的廣東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帶來了發展契機。隨著高速發展的廣東海上風電產業,廣東企業積極進軍海上風電運維裝備市場,培育經濟新增長點。
近年來,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緊緊抓住廣東省風電產業發展的大好機遇,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風電安裝裝備建造和維護基地,并積極參與運維船舶等相關設備的競標。目前,該公司已在風電安裝維護裝備工程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全面掌握了風電安裝平臺、多功能坐底起重工程船的總體設計及建造技術,并在潛體結構設計、新型排壓載系統設計、大型打樁裝置集成設計、大型起重設備安裝調試等關鍵技術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今年3月9日,黃埔文沖為廣東精銦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第二座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精銦1”號順利開工。4月27日,黃埔文沖交付一艘綜合作業能力全國第一的1600噸深潛坐底起重工程船。該船作業能力強、抗風能力強、自持能力強,可完成各類海上風電安裝作業,將有力提高我國海上風電及其他海上工程的施工能力。
專家指出,隨著國家對清潔能源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海上風電資源會被開發,運行維護平臺需求缺口較大,特別是需要類似1600噸深潛坐底起重工程船這樣具備良好的動力定位、波浪補償等性能、能抵抗海上風浪的高性能船舶。
據了解,為重點發展海上風電運維與服務業務,精銦公司已在珠海成立海洋服務分公司,并入股浙江華蘊海洋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拓展海上風電安裝基礎服務業務,將啟動6座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項目。此外,該公司將與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聯合開發帶有波浪補償舷梯的風電運維船;與黃埔文沖、中船華南船舶機械有限公司合作,打造華南地區海上風電安裝運維基地。
江龍船艇公司緊跟海上風電產業發展趨勢,承接了多艘海上風電運維船訂單。該公司前不久推出的新型海上風電運維船,將廣泛用于海上風電場交通和運營維護。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繼4月中標廣東粵電海上風電項目風機安裝工程后,近日成功中標福建省三川海上風電有限公司首批風機基礎施工工程項目,總金額達4.5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