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季度到2015年第3季度,全球油價下跌58%。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15年6月我國共有在運營船舶企業596家,較高峰時期(2010年)減少了222家。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9月共有破產、停產船企156家。這一連串數字讓人不得不直面一個嚴峻的現實:曾經備受熱捧的海洋工程及船舶市場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
日前,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七〇八研究所迎來建所65周年。在同期舉辦的船舶及海洋工程科技發展論壇上,記者了解到,2015年以來,國際航運市場不斷下行,新船訂單大幅減少,新船成交量大幅萎縮。主要造船國家的競爭格局也發生顯著變化。前三季度,中國承接新船訂單1726.4萬載重噸,所占份額明顯低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年均45%的水平。
中國船舶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包張靜介紹,目前,我國造船企業相繼遇到接單難、盈利難、融資難、交船難等問題。主要經濟指標出現掉頭下行,伴隨而來的是船舶融資困難也日益嚴重,金融機構把運造船列為信貸調控重點行業,船價和首付款比例大幅下挫,船企周轉資金日益趨緊。生存難已經成為船企的首要問題。
“但市場低潮階段往往是世界造船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世界造船業向中國轉移的大趨勢沒有改變。造船業的競爭力提升還有很大潛力和空間。”包張靜認為,“十三五”期間,中國船舶企業依然大有可為。
《中國制造2025》明確把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作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加快推進,涉及到具體裝備和技術上百項。其中囊括了海洋資源開發裝備、海洋空間資源開發裝備、綜合試驗檢測平臺、高技術船舶、核心配套系統。“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也將拓展船舶領域相關需求。海洋資源開發利用重點涉及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海洋直接利用設備,船舶等海洋運輸設備的研發和生產。航運貿易中更多新辟航線將大大促進港口貿易便利化,對航運貿易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并帶動相關區域海上貿易量加航運需求的增長。以中巴經濟走廊、孟中緬印經濟走廊為重點的港口物流建設將推動物流領域合作和建設,近年來海洋旅游的新興發展還將帶來旅游設施、高端旅游裝備研發和制造投入增加。
包張靜認為,我國船舶行業正處于轉型調整的關鍵時期,這其中會經歷陣痛,面臨各種困難和調整。但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將為中國船舶工業創造機遇,將推動船舶制造向設計智能化、產品智能化、管理精細化和信息集成化等方向發展,智能制造、智能船廠將成為世界造船強國發展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