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暫時停打,各行各業,各自對照影響幾何,航運業有聲音說是“重大利好”,我看未必,“利好”是肯定的,但重大就說不上。
道理很簡單,即使不是真刀真槍的打仗,吵架也讓人不舒服,影響情緒,不僅僅是當事人,旁觀者也不開心,傳播的不是正能量。現在停戰了,情緒放松了,正常做生意,各自過正常的日子,對各行各業都是利好。
“重大利好”說不上,是因為沒有什么貿易戰發生。把這次爭拗叫做貿易戰,上升到戰爭的高度,都讓人覺得好笑。美國媒體用的是War, 中國用的是戰爭。其實就是一次戰役而已,用Battle 吧。
美國代表團來北京一次。結果是:中方不爽,海關慢慢查美國來的蘋果,有問題的,在變成蘋果醬之前退回美國。現在戰斗結束了,估計蘋果蟲子也沒了,可以順利進入中國超市了。
中國代表團去華盛頓一次,結果是:在幾十個小時內,與美方“進行了積極、建設性、務實、富有成果的對話,在多個領域達成共識……”,雙方奉陪到底,就雙贏了。
所以說,這次貿易戰,說是雙方的媒體戰,更為確切。結束得太快,有些媒體的態度轉得更快,快得吃瓜群眾都跟不上了。快得幾乎可當它沒有發生一樣,因為對雙方的貿易并沒有產生什么大幅度的實質性影響,對航運也就不應該有什么大幅度的實質性影響。
從中美雙方達成的聯合聲明來看,主要是要增加能源產品,農產品的進口。
說到農產品的進口,就跟沒有發生爭拗一樣,大豆照樣還是從美國進口,即使說過要對來自美國的大豆、高粱等加征關稅,中國也是少不了要從美國進口或者轉而從南美進口,數量上總是不減的。就航運方面來講,運量并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現在貿易戰暫停了,恢復原樣而已。談不上什么重大利好。
增加自美進口能源。美國出口原油與天然氣的基礎設施如管道、液化廠、碼頭等嚴重不足。東岸有些港口還在擴展升級之中,完成后才能夠滿足VLCC的停靠要求。油的品種來講,美國主要是輕質油,是細糧,中國有些煉油廠習慣吃粗糧。
天然氣的出口到中國,傳統形式用LNG 船運輸,但美國的基礎設施同樣不足,中國也是一樣,中國的LNG接收站基本是掌握在三桶油手里,民營企業要想使用非常難,影響整體的接收能力。雖然已有其它形式,如LNG罐式集裝箱進口,但這種貿易量還是相當的小,由于作為危險品對待,一方面是海上運輸的限制,另外一方面是碼頭處理的限制,還有一方面是國內對于LNG的“點供”這一形式還沒有充分的認可。從法律法規到民眾的認識、再到供應鏈各環節設備、人員的配套等方面都沒有成熟。另外,美國的頁巖氣/油的出油率、產量的瓶頸慢慢也會顯現。中國要增加進口,美國能不能跟上供應的節奏,也是不易呢!
由于環保的壓力,煤改氣,油改氣已成為中國未來的重要政策,本來就需要增加進口。這也是中方說沒有做出重大讓步的原因之一。此次貿易爭拗,只是部分改變了進口貨量的地區和國家,有可能帶來了噸海里的增加。但航運是全球性的,不僅僅只有中美貿易。中國的總需求是一定的,從美國增加進口,自然從其它地區就會減少進口。況且,如我在以前的文章提到過的,美國原油出口占全球貿易比重較小,即使增加對中國的出口,對全球原油航運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另外,還要關心一下歐盟、印度、日本和美國爭拗的進展情況,這也會對中美之間的貿易以及航運業帶來影響。
說到底,現在中美雙方現在還是框架性協議,幾天前,中方已否認承諾過削減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每年最高2000億美元說法。即使確有其事,后續的談判、落實要到何時?等到特朗普下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