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晚間,長航油運(長油5)公告稱,當日已向上交所正式提交重新上市申請材料。這意味著這只當年遭遇滑鐵盧的“央企退市第一股”,在歷經三年多重整后,再度沖關A股市場。
重新上市要有“底氣”
從近三年盈利情況看,長航油運與其他謀求重新上市的已退市公司相比更具“底氣”。
公告顯示,自2014年6月退市后,在主營業務沒有發生變化、實際控制權沒有發生變更、經營管理層沒有發生重大變動的情況下,公司通過消解債務負擔,改善經營結構,恢復了盈利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具備了重新上市申請條件。
長航油運表示,退市后公司利用現有資源,“剝離VLCC,重塑商業模式;降低債務負擔,深化內部改革,激發企業活力;調整轉變經營模式,增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等系統性解決方案,從根本上解決了公司的生存和長遠發展問題。作為大型央企,長航油運經營規模較大,最近三年連續盈利,三年合計扣非后凈利潤超過15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公司總資產為73.93億元、凈資產為35.10億元。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4.79億元、57.81億元和37.29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28億元、5.60億元和4.11億元。
“長航油運通過內部重整、減員增效等恢復了持續經營能力,達到了重新上市的標準。”一長期研究上市公司治理的專業人士指出。
將嚴把重新上市關
一位接近監管機構人士表示,退市企業應從自身基本面和重新上市條件入手,逐條對照整頓,厘清自身經營邏輯。
2015年1月30日,修訂后的《上海證券交易所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發布,明確上市公司的股票被終止上市后,其終止上市情形已消除,且同時符合《上市規則》規定條件的,可以向交易所申請重新上市。
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機構在促進市場優勝劣汰、堅定推行常態化退市機制的同時,嚴把重新上市關,讓依法依規符合重新上市條件的公司有合理合法的回歸路徑,也是“常態化、法治化、市場化”的必不可缺的一環。
長航油運成立于1993年,主營沿海和國際航線石油運輸業務,于1997年6月在上交所上市。由于市場周期性波動運價大幅下降以及自身規模擴張過快等原因,2010年之后,長航油運連續四年虧損,其股票于2014年6月5日從上交所退市。長航油運成為A股首家退市的大型央企,當時曾引起市場各方高度關注。
長航油運退市后于2014年實施破產重整。通過重整,公司整體剝離了最大虧損源VLCC船舶,減少了24億元債務,并以債轉股的方式清償了62億元借款。據了解,長航油運原控股股東中國外運(港股00598)長航集團整體并入招商局集團,成為招商局集團下屬公司。公司最終實際控制人仍為國務院國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