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加速陸海統籌,實現陸地觀向海洋觀轉變,加強智慧海洋工程建設,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相關人士表示,海洋是國際戰略競爭的制高點,全球治理體系調整,特別是海洋領域治理格局的重大變革,為我國海洋經濟建設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上述人士指出,我國將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主動適應并引領海洋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提升海洋開發利用水平,拓展藍色經濟空間,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增強海洋安全保障能力。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國務院印發的《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明確,到2030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更加完善,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差異化績效考核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綱要提出,構建良性互動的陸海統籌開發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并指出著力培育一批新的海洋經濟增長極,推動形成我國北部、東部、南部三個海洋經濟圈。
當前,山東、廣東、浙江等地相繼發布了加速推進建設海洋強省、發展海洋經濟的相關方案,涵蓋海洋信息化建設、海洋新興產業等方面。
山東省日前發布的《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指出,到2035年,山東省將基本建成海洋強省,重點在海洋相關信息數據、海洋新興產業、海洋資源環境保護、海洋生態牧業建設等方面實現突破。
山東省提出,建立市級海洋經濟核算體系。包括加強對海洋基礎調查、海洋空間管控、海洋軍民融合等涉海事務的統籌協調,做好海洋“兜底”事項的“托底”服務。同時,大力培育“智慧海洋”、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未來五年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
在保護海洋資源環境方面,山東將編制出臺海岸帶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實行陸海統籌,多規融合,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加快編制出臺省市縣三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養殖區。未來五年,全省重要海洋功能區水質達標率超過90%。生態牧場方面,未來三年,山東將打造70處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范區,全省海洋牧場綜合收入達到3000億元。
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寧波市、南通市、舟山市共同簽署《長三角區域海洋產業園區(基地)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建立跨區域且能夠運籌涉海類人才、科技、金融、項目、市場等廣泛資源緊密合作的協同平臺。
此前,浙江省印發的《2018年浙江海洋經濟發展重大建設項目實施計劃》顯示,今后幾年浙江海洋經濟總投資額將超一萬億元。其中,2018年浙江將安排海洋經濟重大建設項目348個,年度投資1326億元。
此外,廣東省發布的海洋經濟“十三五”規劃總體目標提出,到2020年,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超過2.2萬億元,年均增長8%,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0%。其中,今年擬安排專項資金2.65億元,對包括海洋工程技術與設施海上試驗平臺、浮式海上風電平臺全耦合動態分析及其裝置研發、南海天然氣水合物高效開采與控制技術研究等在內的25家單位的36個項目進行立項。
“深圳將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副總規劃師陳一新透露,深圳正在編制的最新的第四版城市總體規劃,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陸海統籌。他介紹說,深圳陸地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里,未來將在推動海陸空間融合、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培育海洋文化等方面開展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洋強國戰略中,海洋信息化將是重中之重。在此前召開的“2018中國海洋信息技術高端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所研究員潘德爐提出,“智慧海洋”建設事關重大戰略和國家利益,是實現中國海洋強國戰略的需要。他認為,“智慧海洋”工業革命需要圍繞海洋信息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核心智能科技的創新研發兩個方向重點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