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石造船株式會社(下稱“常石”)社長河野健二有著日本人特有的謙虛和禮貌,1954年出生的他已有些許白發,但這絲毫并不影響他的敏捷思維和發展企業的壯志。
在為期4天的2015中國國際海事展上,河野健二接受了《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記者采訪,中途,他手指向記者身后的大屏幕一指,“這是能過巴拿馬運河的82,000載重噸的最大型散貨船。”這艘船型的研發設計和建造來自于常石(KAMSARMAX)。
目前在世界的海洋上航行中的同類船型的30%是由常石建造的船舶。
常石造船創業于1917年,原名“鹽濱造船廠”;1942年更名,成立“常石造船株式會社”,開始建造、修理用于日本國內運輸的木質船;1958年,公司建造第一艘鋼船;1985年,公司建造第一艘自行開發的大型集裝箱貨船。20多年前,受匯率和勞動力成本驅動,這家擁有百年造船歷史的企業終于跨出境外造船第一步,在菲律賓建造了造船基地;10余年后,中國舟山成為常石在境外的第二個造船基地。
“有位中國朋友向我們推薦舟山”,河野健二說道,“當地政府也很配合,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2003年,常石正式入駐舟山。“我們是中國造船行業中唯一的日商獨資造船企業,所以在經營方面的決定很快”,常石集團(舟山)造船有限公司總經理奧村幸生對《21CBR》說道,“一開始,我們在舟山采用分段式制造,要運回日本才能安裝成一艘完整的船。2007年開始,我們可以直接在舟山完成一整艘船的制造,交貨給客戶。”
幸運的是,2003年至2007年正好是全球造船行業的黃金期,公司在這段時間走向了快速上升階段。“我們正好趕上高峰期”,奧村幸生說道,他透露,現下常石制造的船舶銷售遍布全世界,主要集中于歐洲,常石對中國市場的開拓尚處于起步階段,已有3家中國合作客戶。
不久前,常石集團(舟山)造船有限公司首次獲得常石新開發的2700TEU(裝載2700個)集裝箱運輸船訂單。隨著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工業物料及消費品等的海上運輸量隨之增加,承運中長距離定期航線的集裝箱船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新開發的集裝箱船船型能夠應對這樣的需求。與現有的1020TEU集裝箱船相比,速度提高了20%,常用時速為每小時21海里,計劃于2018年在常石集團(舟山)造船有限公司著手建造。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造船市場的火熱,幾年間不斷有新企業涌入,造船行業正面臨產能過剩難題。
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2015-2020年中國船舶(34.15, -0.72, -2.06%)制造行業分析及發展機遇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有1647家,完成工業總產值7903億元;2013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共1664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01億元,同比下降3.6%;2014年1-7月,受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運力過剩難以改觀,航運企業經營困難等問題影響,船市成交下滑趨勢明顯,新船價格上漲趨勢受阻。
常石方面透露,目前造船行業的供需關系之比接近3:1,供遠大于求。
那么,未來什么樣的公司能留下?
“有技術,能夠實現節能環保的造船公司能留下。” 河野健二說道,他對常石的未來比較放心,“我們認為目前常石在行業中是處于中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