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馬士基集團正準備大規模的組織結構調整,預計將于下周(9月19日)對外公布。
據悉,馬士基集團目前正在“蓄勢等待”,而下周的差旅活動安排也是非常少。集團管理層通知員工,將于9月19日宣布組織變革事宜。
自2016年9月22日以來,馬士基集團執行董事會將利用兩年的時間,優化能源領域價值,剝離相應公司。而目前,這一過程已基本完成,馬士基鉆井已有計劃尋求獨立上市。如此,馬士基集團目前實際上要做的是為能源四大板塊的最后一個板塊——馬士基供應服務(Maersk Supply Service)——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去年8月,馬士基石油以74.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道達爾,而馬士基油輪也于去年10月完成出售,以11.71億美元將股權轉讓給APMH Invest。
還有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馬士基集團是否會削減人力成本,如果有的話,力度會有多大。此外,管理層方面將會如何變動,也是不少觀察家密切關注的一面。
上周,有報道稱,馬士基首席數字官Ibrahim Gokcen已經離職。他的這一決定,或將與下周宣布的組織結構調整有關。
據外媒獲悉,目前馬士基集團總部丹麥哥本哈根在下周安排的差旅活動是最少的,中高層均在等待決定發布。
這一計劃,可以被看成是馬士基集團首席執行官施索仁(Soren Skou)考慮到股東以及馬士基家族的指示要求,從已有投資中盡可能取得更多收益,同時減少并購活動。
正如近期施索仁說的:“我們的目標是維持目前近20%的市場份額。這將產生我們所需要的規模經濟效益。如果市場份額進一步增長,比如22%或者23%,我們并不能從規模經濟中收獲更多。”
馬士基集團目前拒絕就組織結構調整一事發表評論,不過已發表如下聲明:馬士基正在進行重組之路,3-5年內將完成。重組包括將集運和物流板塊合并在一起,同時為能源板塊尋找單獨的解決方案。在集運物流方面,我們推進的非常好,馬士基碼頭( APM Terminals)和馬士基航運之間的協同效益也不錯。
據航運界網了解,一個可靠的猜想是,馬士基航運的角色將進一步加強,在主要航線加大力度并通過馬士基碼頭公司增強核心港口的投入。而這一點,在財報披露中已有體現,從2018年第一季度起,馬士基集團財報執行新的報告結構,分為海運、物流與服務、碼頭與拖輪、集裝箱制造與其他業務四大板塊。
另外,有外媒表示,丹馬士物流板塊或將并入馬士基航運。
近幾個月來,丹馬士作為一個獨立業務板塊和品牌的地位,在調整集團的努力中占據了中心位置,而這些努力都是旨在打造一個更強大、更流線型的馬士基。
2016年,馬士基集團董事會將集團業務重組為兩個獨立的板塊:海運及物流公司和能源公司,其中,海運及物流由馬士基航運、馬士基碼頭、丹馬士、施維策(馬士基拖輪和海上救助)及馬士基集裝箱工業五大部分組成。
專注于集運的馬士基航運是當前最大的集運船公司,馬士基碼頭則是第四大碼頭運營商,兩者與丹馬士一起,共同成為整個供應鏈中十分重要的角色。馬士基碼頭的業務分布在核心港口,與馬士基航運、第三方客戶等合作緊密。丹馬士自2016年被歸入海運及物流五大部分之一后,其與馬士基海運、馬士基碼頭的融合也進一步加強。
一個問題是,丹馬士并入馬士基航運后,其總部是否會轉回到哥本哈根。2012年,時任丹馬士首席執行官Rolf Habben Jansen決定將丹馬士的總部從哥本哈根移至海牙。而馬士基集團的另一個重要板塊——馬士基碼頭的總部也設在在海牙。對于馬士基碼頭來說,總部靠近歐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對于丹馬士來說,也許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稅收優惠的考慮。
馬士基的組織結構調整或許還涉及到集中化,讓哥本哈根成為無可爭議的管理中心。從這個角度來看,將丹馬士并入馬士基航運不足為奇。兩年前,施索仁啟動業務重組,強調馬士基要注重協同作業,從集運中收獲更多利益,同時不同業務板塊之間要更加緊密合作。
不過,或將于下周公布的組織結構調整,是否亦或者將會如何影響丹馬士10,000名員工,是目前不少觀察家關注和分析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