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9月19日電 自動調取立體庫原材料到物流系統,自動定長切割下料,自動打磨管件施焊區,自動貼標,全自動組對定位焊接……這是我國第一條智能造船無人生產線的一組鏡頭。如今它已穩定完成現場試運行5個月。今天,在上海開幕的2018第20屆國際工業博覽會上,首次向國內外觀眾披露了由中船重工智能制造創新中心為它煉就的用“軟功夫”制造硬產品的神奇。
造一條船15%-30%的工作為焊管件。管件是造船代表性中間產品,若把主機比作心臟,管件猶如血管,主動力管相當于動脈,消防及其他輔助管相當于靜脈,二者的壓力、牌號、材質、焊接工藝迥異,其制造交期固定,加工時間直接影響全船整體完工進度。為此,該創新中心運用自身軟件技術優勢,克服重重困難,為我國造船企業建設第一條智能造船管件加工無人生產線,研制了全部軟件系統及其技術產品。
他們攻克了異構(數據結構不同)網絡集成技術、視覺識別技術、機器人同步組對焊接技術、自動掃碼套料技術、虛實結合產能仿真數字化“雙胞胎”技術(即按照真實布局和一定比率制作整個生產線三維模型,將所有設備狀態、加工任務及動作的工藝仿真真實展現,真正達到虛實結合的目的,還能把排好的生產計劃輸入進行產能仿真,分析車間某類設備的生產瓶頸)等一道道難關;研制成功智能綜合管控平臺、智能管線控制系統等11個系統技術產品。尤其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他們在我國首創了大管徑長管材智能庫位分配存取技術,并建成了我國第一個管材智能立體倉庫。
據介紹,該無人生產線的建成使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新增碳鋼管件年產量4萬根,不銹鋼管件1.85萬根,總計年產可達30萬根管件,這些“軟功夫”,為我國第一條智能造船無人生產線建設,作出了特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