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召開的第27屆中日韓歐美造船峰會(JECKU) 上,與會代表認為,就造船市場總體形勢而言,盡管全球航運市場供需關系正在改善、油氣勘探開發投資開始恢復增長,但造船市場未真正走出市場低谷;新船訂單有一定積累,但新船價格仍低于盈虧平衡點,可能阻止市場回升。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陳民俊指出,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仍然突出,影響著全球船舶工業的復蘇,船舶市場目前還處在行業周期的底部,全面 復蘇仍需時日。不過當前,行業形勢也發生著積極變化。全球海運貿易增速連續兩年高于全球運力增速,運力過剩得到一定緩解;造船市場“量價”同步回升。
針對區域造船業發展所面臨的形勢和挑戰,中日韓三國代表均表示,造船產能過剩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化解,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和用工成本等仍呈上漲趨勢。對于激烈的 行業競爭,歐洲代表指出,豪華郵輪、探險郵輪、渡船及船用配套市場的發展勢頭良好,將助力歐洲造船業綜合實力提升。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全球造船業正處在產業重構升級和市場加速復蘇相交匯的新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智能航運等新技術將重塑傳統造船業。船企充分利用智能化等新技術,可極大提升船舶建造過程的標準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改造傳統造船工藝流程,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縮短造船的周期,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此外,隨著能源結構調整,LNG消費需求加快增長,全球LNG供給能力不斷擴大,LNG運輸船、LNG 動力船等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另悉,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今年1-10月,中國通過管道以及LNG形式進口的天然氣總量為7206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三分之一。而船舶追蹤數據顯示,同期日本的進口量約為6935萬噸,較上年同期下降17%(日本沒有管道氣,進口的所有天然氣均為LNG)。這也意味著,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中國能源部門表示,在2017-2023年間,中國將貢獻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長的37%,高于全球任何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