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船舶海工市場和管理層經營不善等原因,大宇造船海洋2012~2016年連續5年出現大幅虧損,年均營業虧損高達64億元人民幣,一度瀕臨破產。自2017年1季度扭虧為盈以來,已經連續7個季度實現較大幅度盈利。2018年前三季度,大宇造船海洋實現營業利潤43億元,同期現代重工與三星重工分別虧損16.4與16.7億元。扭虧并大幅盈利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主動披露財務造假,減少對后續業績的影響。也許,大宇造船海洋命運的轉折點要追溯到3年前的一次任命。2015年5月,大宇造船海洋最大債權方——韓國產業銀行指派鄭成立為首席執行官(CEO),解決其財務丑聞和巨額虧損問題。鄭成立到任后,徹查該公司財務造假問題并全部公開,將過去年份實際發生虧損重新體現在2008~2016年的財務報表當中。及時分割一方面避免大宇造船海洋大額的實際虧損拖累后續的經營業績;另一方面也帶來一定幅度的虧損稅收抵扣收益。
大幅度精簡組織機構,強化責任管理。2016年12月,大宇造船海洋進行了大規模組織機構調整,在2015年削減30%部門的基礎上又削減了22%的部門。此次調整的核心是由過去以生產、設計、財務等職能部門為中心轉變為以造船、海洋和特種船等事業部門為中心的組織架構。在此期間,接近50%的高管被降職或替換,員工薪資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此外,該公司還將業務能力強、品行優異、領導力突出作為選拔高管的明確標準,并定期進行新老交替。
大量剝離出售非核心資產,獲取流動資金。繼2016年出售2座浮船塢、首爾總部大樓等基礎設施后,2017年至今大宇造船海洋進一步剝離出售非核心資產。據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出售非核心資產接近2000億韓元(約合12.1億人民幣)。包括向達門集團出售其持有曼加利亞重工51%股份、出售擁有1200名設計人員的設計咨詢公司DSEC、出售生產分段的全資子公司DSSW、出售后勤服務公司Welliv、出售風力發電子公司Dewind、出售FLC培訓基地和高爾夫球場、與俄羅斯國營造船集團合資建立的Zvezda-DSME LLC船廠申請破產等。
提前計提海工巨額虧損。大宇造船海洋之前的虧損,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海工項目。2017年該公司能夠實現扭虧為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的海工預計虧損已經在2015和2016年提前計提。2015~2016年,大宇造船海洋的海工及特種船虧損合計達174億元人民幣,由于該公司的特種船屬于毛利較高業務,可見提前計提的海工虧損要大于174億人民幣。此外,2017年,大宇造船海洋對部分快要交付的海工項目均進行了加價,并成功交付了5艘預計延期的鉆井船和海工平臺。
以交船和接單為中心強化管理。鄭成立到任就積極加大對產品交付和接單的推動力度,對后續財務狀況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促進交付方面,鄭成立到任后就通過嚴格執行預算、提升生產效率和保證按期交付進一步提高了主力商船的利潤。之前承接毛利較高的LNG船陸續開工生產也是盈利的關鍵。此外,鄭成立向船東傳遞共生存的發展理念,促成了多筆建造定金和尾款的提前支付,還為部分棄單找到了新買主。推進接單方面,鄭成立此前曾被派駐英國和挪威,有較多船東人脈資源,2017年的許多訂單都是其親自拜訪船東獲得。特別是在2015年以后的行業低迷期,希臘Angelicoussis集團逆勢在大宇造船海洋訂造了25艘高附加值船舶為該公司成功脫離困境提供了較大幫助。從1994年起,Angelicoussis已在大宇造船海洋訂造共計101艘、112億美元的船舶。據設計人員介紹,大宇造船海洋對船東的設計變更實際更改通常不超過20%,而對Angelicoussis提出的變更要求,其都會盡全力滿足,正是憑借周到的服務,才能在船廠危機時得到船東的支持和幫助。
低價批量承接優勢船型訂單。2018年,大宇造船海洋能夠獲得訂單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很強的價格競爭力,超大型油船(VLCC)和液化天然氣(LNG)船一度達到行業底價,甚至低于中國船企的成本。由于其1號船塢(529米*131米)是專門用來并聯建造VLCC和LNG船的船塢,2018年大宇造船海洋果斷選擇用低船價策略批量承接這兩型船(截至11月底,共計承接16艘VLCC和15艘LNG船)。正是通過降低毛利要求,該公司批量承接LNG船、VLCC和超大型集裝箱船保證了均衡物量。特別是在2018年,該公司批量承接的VLCC雖然價格相對較低,但采用相同設計和規格,總設計工時可縮短80%以上,批量生產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收益性都十分可觀。這讓小批量承接訂單的船企在價格上很難與其競爭。
重視研發維持技術引領。過去幾年,大宇造船海洋一直在面對來自政府、債權人、媒體、工會等各方的壓力,但其從未停止提升競爭力的步伐。盡管采取了裁員、出售非核心資產等自救措施,但其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例卻保持穩定。在企業巨額虧損的情況下,大宇造船海洋仍投資成立了船舶行業首個半實物仿真(HILS)中心;在設計業務量相對較少時,該公司組織設計人員參與新船型開發和基礎船型的優化;開發了蒸發率更低的LNG船SOLIDUS圍護艙系統以節約專利成本;與外包企業FHI聯合打造智能舾裝件生產工廠推進合作共生;聯手英特爾打造“智能船4.0”節省開發成本。
2018年7月,大宇造船海洋正式推進“尖端船廠”和“智能船廠4.0”項目,計劃通過投資可提升生產效率的尖端設備和基礎設施、應用可占領未來市場的尖端技術、改造廠區物流和設施,到2025年將自己打造成世界最尖端的船廠。2018年11月,鄭成立還表示,研發部門是公司的未來,其正研究應對青年研發人才流失問題,考慮通過外部獵頭擴充研發人才。正是對研發的高度重視,大宇造船海洋才能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技術和新理念,持續提升產品和企業競爭力。
大宇造船海洋從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內逆襲成為一家產品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最強的船企,其眾多做法值得我們學習。該公司通過開源節流、強化責任經營、剝離非核心資產、采取靈活的營銷策略等方式增加收入,通過精簡組織、裁員降薪、戰略性承接主力船型訂單等方式降低成本。在當前市場環境低迷的形勢下,大宇造船海洋更是把做精做專優勢船型作為盈利的根本,在經營困難時期和企業盈利期均在不遺余力進行創新布局。今年11月,該公司CEO鄭成立還表示:雖然現在公司已經步入正軌,但依靠現有人力資源力量在激烈競爭中企業生存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這也是該公司目前致命的弱點。大宇造船海洋作為已經具備很強競爭力的船企,這種敢于自我否定,勇于破碎再造的創新精神值得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