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造船界認為,目前國際市場上使用海工裝備的石油公司均是按照各自的標準要求采購配套物資設備,韓國產品雖然質量較好,但因為不是按其標準制造的,所以經常被擋在國際市場大門之外。韓國造船界決定改變這種狀態,在海工裝備配套設備和物資的國際標準化中發揮主導作用。
為了提升在國際海工裝備物資設備市場的話語權,將韓國標準轉換并升級為國際通用標準,韓國正在緊鑼密鼓地擬定海工裝備配套物資設備的“準國際標準”方案,試圖將這些“準國際標準”最終轉換升級為正式的國際通用標準。
近年來,韓國大型造船企業與韓國國家技術標準院等一直忙于制定海工裝備配套物資設備標準。韓國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等造船企業認為,前幾年三大造船企業之所以在海工裝備建造市場“栽了大跟頭”,遭受了數十億美元的巨額虧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海工裝備的配套物資設備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統一的標準。韓國造船界決定改變這種局面,認為韓國作為海工裝備建造大國,理應在海工裝備配套物資設備的國際標準制定中發揮主導作用。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在2018年12月底發表的一份業務報告中提出,為將主要產業的附加值提升到最高水平,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全力推進海工裝備配套物資設備國際標準的制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韓國國家技術標準院以及韓國三大造船企業、船舶海工裝備配套協作企業聯手研究開發出的海工裝備配套物資設備相關技術標準已有16項,計劃在2020年年底前,將這16項韓國技術標準轉換升級為國際標準。按照相關測算,這將大大提高韓國海工裝備的設計和建造工效,減少過剩生產造成的浪費,幫助韓國造船企業每建造一座海工裝備,其配套的物資設備所需費用可以節省1000萬~2000萬美元。成本降低將大幅提高韓國船企在國際海工裝備建造市場上的競爭力,有利于韓國海工裝備配套物資設備在國際市場被更多采用,這樣既可增加韓國配套企業的經濟收益,也可擴大就業。韓國方面稱,目前國際市場上使用海工裝備的石油公司均是按各自的標準要求采購配套物資設備,韓國產品雖然質量上乘,但因為不是按其標準生產的,所以經常被擋在國際市場大門之外。韓國海工配套物資設備標準成為國際標準后,不僅有利于產品的對外出口,而且有利于打造國際品牌。
2018年年底,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和韓國國家技術標準院在釜山市舉辦了海工裝備配套物資設備標準化促進成果發表會,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三大船企、美國船級社(ABS)等4家外國船級社和一些配套物資設備企業等的150多名代表參加發表會。韓國相關代表在會上介紹說,韓國造船企業和韓國國家技術標準院成立專門機構,制定了涉及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采等的海洋結構物件相關標準200余項。其中有一項已被推薦為國際標準,韓國計劃在2019~2020年將開發制定的另外15項標準推薦為國際標準。韓國國家技術標準院的一名負責人在發表會上表示,歡迎大家對海工裝備配套物資設備韓國技術標準多提修改意見,“加法”和“減法”意見都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