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核動力平臺能填補我國在民用核動力船舶領域的技術空白,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對開發利用新能源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院長羅琦提議,在我國渤海灣建立海上浮動核電站示范工程,打造安全可靠的海上能源供給站,推動小型核動力推廣應用。
相比核電站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千瓦的核電機組,海上浮動核電站所使用的小堆擁有小型化、模塊化、一體化、非能動等先進革新型技術,具有安全性高、靈活性好、用途廣泛等優勢。由于陸地和海上條件差異很大,相關技術要求不盡相同,海上浮動核電站的設計、建造和運行也面臨特殊的技術難題。
今年全國兩會上,羅琦還帶來了另外兩個提案,呼吁成立核動力國家實驗室、推進核素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目前,在國外,核實驗室是核科技創新的基礎平臺,世界核大國都非常重視核科技的發展,美國國家實驗室最具代表性。美國為了確保核威懾力量優勢地位和核科技世界領導地位,創建并保持了龐大的核領域國家實驗室集群,已有70余年歷史。美國能源部下屬17個核領域國家實驗室,均采取政府所有、企業運營的管理模式,主要在核武器、軍用核材料、艦船核動力、空間核動力、核能、基礎科研等領域,從事投資大、風險高、周期長的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工作,體現了國家意志,服務于國家戰略,聚集了一流的人才和設施,引領了科技創新發展。
羅琦建議,應充分發揮中核集團的龍頭企業作用,參考美國模式,以中核集團所屬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等科研機構為基礎建設國家實驗室,聚集核基礎科學及應用技術、先進核動力、核燃料循環技術、天然鈾勘探開發、輻射安全防護等領域的創新資源,推進產學研融用一體化,形成“小核心、大協作”的核工業創新國家隊,圍繞國家戰略核安全與核能可持續發展,按照國家制定的核科技發展規劃,在財政專項經費支持下,開展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創新活動,引領國家核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