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中國礦運、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及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先后和國內四家船廠訂購了30艘40萬噸級超大型礦砂船。武船集團北船重工承接了8艘該型船訂單,2017年9月,30艘船中的首艘船舶在北船重工出塢,截止到2019年2月,北船重工陸續交付用戶7艘該型船。在建造過程中,武船集團北船重工積極推進精益造船,以提升造船產能10%和生產效率15%為目標,積極推進智能化建設,進一步縮短了造船周期,為按時建造國際一流船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智能制造:船舶業大勢所趨
近年來,國際經濟形勢錯綜復雜,航運市場和造船市場仍在低位徘徊,特別是今年以來,歐美船東普遍觀望,造船市場行情十分冷清,船舶市場新增訂單全面下降。隨著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我市船舶行業要想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必須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船舶制造技術融合,快速提升船舶建造質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以智能制造助推企業提質增效,無論是從國際還是國內來看,智能制造都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構筑持久競爭力的必然趨勢。
勞動強度高、作業環境惡劣是船舶海工行業的顯著特點。目前,我市船廠總體智能化水平較低,企業一線生產還是主要以勞動力為主,企業勞動生產效率低,萬噸工時消耗、單位面積產出均低于韓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水平。在數字化、自動化和精益生產等方面,仍有許多短板需要補齊。部分企業盡管已加大智能制造改造步伐,但在推進智能制造上投入不足。此外,既了解信息化又懂企業生產流程的綜合性智能制造人才短缺,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資金不足等原因也制約了部分企業的智能制造改造進程。
青島加快推進船舶“雙智計劃”
鑒于智能制造在推進船舶海工行業高質量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市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確定把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船舶制造技術融合作為主攻方向,正全力做好船舶行業智能制造的頂層設計和系統指導、推進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加快推廣新技術新模式,積極引導北船重工等船舶企業智能化科學發展。2018年,北船重工40萬噸礦砂船被評為山東省首臺(套)技術裝備,公司實施機艙總段層間總組、艉半船串聯建造、艏部大型總段云軌滑車定位等新工藝,年度提高生產效率5%,船舶建造周期持續縮短,全年造船完工交付11艘/269.26萬載重噸,創歷史新高,并成功交付6艘世界最大新一代40萬噸礦砂船,躋身國內造船企業先進行列。
下一步,青島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將貫徹落實工信部船舶“雙智計劃”,把推動船舶海工行業智能制造作為長期堅持的戰略任務,分類分層指導,分步驟持續推進,指導船舶海工企業從源頭的設計開始,到施工現場工藝流程的改變,再到打通從設計到生產現場的數據鏈,探索建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支撐的先進制造模式與新型業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以智能制造引領船舶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北船重工承接的8艘全球最大的礦砂船今年上半年即將全部完工交付用戶。這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建造的最大散貨船,標志著我國在建造超大型船舶上技術再次突破,在世界造船業內贏得了話語權。據了解,該系列船舶采取精益造船新模式,提升造船產能和生產效率。市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確定把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船舶制造技術融合作為主攻方向,以智能制造引領船舶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青島船舶海工產業:乘風破浪立潮頭
船舶海工產業鏈是我市重點打造的工業千億級產業鏈之一。近年來,航運市場低迷,國際油價下跌,海工裝備低端產品過剩,使船舶海工產業發展面臨嚴峻考驗。在此背景下,青島船舶海工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克服各種困難“逆勢上揚”,2018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84.5億元,完工造船146.1萬載重噸、修船211.7萬載重噸。在船舶關鍵配套、海工裝備重大項目、深海運載作業等領域的創新能力大為增強。
青島船舶海工產業鏈包括船舶、海洋工程裝備、游艇、零部件、集裝箱制造等行業。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船舶海工行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81家,包括船舶及浮動裝置制造企業70家、海工裝備企業6家、集裝箱制造企業5家;擁有大型造修船塢8座,包括50萬噸級船塢1座,30萬噸級船塢5座,15萬噸級船塢1座,10萬噸級浮船塢1座;年造船能力達到288萬載重噸,海工裝備鋼材年加工量達到30萬噸;擁有中低速柴油機、甲板機械、艦船電力推進系統、曲軸及船用電氣控制系統等多種配套產品。其中,船用壓載水處理裝備、航行數據記錄儀、船用鍋爐、風機等產品已占到國內市場的50%以上;擁有中船重工所屬7家國內頂級船舶技術研究院所分部以及省、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5家。
當前青島船舶海工產業存在研發設計能力不足、高端裝備制造能力匱乏、核心配套技術受制于人、海上運載裝備專用技術水平落后等短板。對此,青島將依托武船集團、中海油青島海工、海西重機等重點企業,瞄準大型、高端、深水等目標,努力突破研發設計、標準規范、系統集成、工程總包等關鍵環節,全力提升總裝建造、技術服務、關鍵系統和設備自主配套能力,力爭到2020年,船舶海工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700億元,打造全國一流、鏈條完整的海工裝備和船舶研發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