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世界船舶工業經歷高速發展后的持續調整期,面對2009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船舶建造行業的嚴重沖擊,黃埔文沖在中船集團的正確領導下,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持改革創新、轉型升級,成為華南地區首家產值過百億的船舶企業,并保持領先優勢。“十二五”期間,公司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超過552億元,是“十一五”期間189億元的2.92倍,實現了新的歷史性跨越。
1經營:做強軍工 做大海工
進入“十二五”,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公司堅持“軍品為本、民品興業”的發展思路,積極貫徹中船集團產品結構調整的工作要求,做強軍工,做大海工,主動出擊,爭搶訂單,經營業績實現了新的跨越:五年間,公司每年經營接單均超過百億。
公司堅持大船東、老船東、好船東策略,充分依托與國內大船東的良好合作關系,在公務船、支線集裝箱船、散貨船市場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成功獲得救助船和海警艦船批量建造任務,公司奠定和鞏固了國內最大的公務船建造基地的地位。
在鞏固公務船、支線集裝箱船等民船市場的領先地位同時,公司積極推進海工業務的發展,不斷擴大海工業務比例。“十二五”時期,公司獲得多功能水下工程支持船、大型勘察船、350米鋪管船、ST-246飽和潛水船等重量級海工船訂單。2012年底,公司積極探索商業模式創新,與TSC、Zentech公司簽訂R-550D型自升式鉆井平臺建造戰略合作協議。2013年12月20日,首制R-550D平臺在龍穴廠區開工建造。2015年,公司又獲得華晨SE-300LB自升式平臺、風電安裝平臺訂單,真正進入了大海工產品建造領域,向打造國內一流的海洋工程建造基地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公司努力推動修船業務轉型、力爭非船業務取得突破。“十二五”時期,傳統修船業務向公務船改裝、海工產品修理、軍品維修保障轉型升級,并積極開拓游艇和漁船建造市場,在船市寒冬經濟總量仍保持平穩增長。在非船領域,通過整合資源,公司在鞏固鋼結構、船配、起重機械等傳統非船業務市場的同時,努力拓展海工配套和舾裝件業務,打造華南地區舾裝件制作中心,開發白銀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日本兵神油水分離器合作項目,非船業務取得了新發展。
2生產:提速增量 攻堅克難
2011年到2015年,公司年均完工交船超過40艘,其中不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與“十一五”相比,公司產品轉型升級,實現了質的飛越。
由于產品種類多、新船型多,每一年的保交船對于公司,都是爬坡上坎的過程。面對繁重的生產任務,公司廣大一線生產人員冒高溫、頂酷暑,團結奉獻、創新自強,用勤勞和智慧完成了一項項生產任務,在南國熱土上展現出了中船員工迎難而上、激情進取的時代形象。
“十二五”時期,長洲廠區大力推進區域造船和準流水線生產模式,生產組織和勞動力管理不斷改善,質量和工效持續提高,生產長期被動的局面得到有效緩解;通過重點推動工序前移,提高產品下水完整性,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成本。在32000/33000噸系列船建造過程中,船臺/碼頭周期實現了“雙60天”的目標;1000噸Ⅱ型海監船平均比合同期提前9個月交船;高效優質完成批量海警船建造任務,成為國內承建數量最多、完成交船任務最早,且交付船舶執行任務最好的海警船建造單位。
在龍穴廠區上量提速的關鍵階段,海工人發揚開荒牛精神,勇于艱苦創業、勇于開拓創新、勇于攻堅克難,實現了76000噸、65000噸、57000噸、47700噸系列船舶的均衡有序生產;多船起浮出塢、半船起浮水下合攏、先進磁性工裝等先進生產工藝工法的成功應用,有力地促進了龍穴廠區生產效率的快速提升;大力推行海工產品項目管理模式,促進精益生產。隨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3000米深水勘察船、多功能水下工程支持船等產品的完工交付,和自升式鉆井平臺的建造,公司在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和高端海工產品建造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建造經驗和技術日臻成熟。
受金融危機影響,文沖廠區經營生產工作一度面臨困境。文沖廠區積極采取措施扭轉生產被動局面,經營、技術、物資、生產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確保生產工作順利推進;通過調整造船組織機構,進一步理順了生產組織管理體系;繼續對標學習日本水島船廠先進理念,邀請日本專家現場指導巨型總段“環形施工法”,持續提高階段完整性和工效。通過齊心協力克服棘手問題,文沖廠區成功交付了1700箱集裝箱船、2200箱集裝箱船、3400箱集裝箱船等項目,進一步鞏固了支線集裝箱船全球領先優勢。同時,文沖也實現了海工產品、軍工產品零的突破,產品結構更加多元,抗風險能力得到明顯增強。
3科研:創新驅動 轉型發展
在發展的歷程中,技術、創新能力的不足一度制約公司的發展。新世紀初,公司組建和強化企業技術中心,矢志走科技興船、創新興企的路子。“十二五”期間,公司不斷完善科研創新體系建設,加大科研投入,培養設計和研發團隊、梯隊,科研水平和設計開發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人員數量和素質穩步提高。2011年,公司順利通過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認定,進一步了夯實創新體系與創新平臺,設計計劃、設計質量等基礎管理水平取得很大進步。2015年,公司新成立詳細設計部,與TSC集團等合資組建星際海工設計公司,預計“十三五”期間將形成海洋平臺、集裝箱船的詳細設計能力和海工產品的試驗調試能力。
沒有技術競爭力,就沒有相應船型市場的競爭資格。“十二五”期間,公司著力提升產品開發和生產設計能力。基本達到了年配合經營60型產品的開發能力,達到年完成7-8型產品的生產設計能力;公司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型號和比例不斷提高,在鞏固原有的支線集裝箱、挖泥船品牌的同時,打造黃埔型PSV、海洋工程船和自升式鉆井平臺品牌,成功開發了一系列高端海工產品,為轉型發展奠定了強大基礎。在生產設計方面,公司突破多型重要產品的設計難點,有效滿足了現場生產需要;不斷深化區域造船生產設計,對預舾裝工作的完整性進行固化,最大限度地減少設計修改量,三廠區設計成本意識進一步增強。
公司將信息化建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抓手,率先實現SPD、SEM系統的集成應用,其中SPD已覆蓋該公司所有民用產品,并逐步向軍品推廣;SEM系統實現了生產計劃管理和生產實績反饋常態化運作,已在龍穴廠區全面應用。當前,公司主營業務領域信息系統覆蓋率達85%,設計管理、生產管理、物資管理信息化有序推進,形成一廠三地網絡互通、辦公平臺統一。
4管理:強基固本 內涵發展
在大跨越大發展中,公司以改革創新和從嚴治企的精神,深入開展管理提升活動,強力推進“質量提升工程”、“效率工程”、“成本工程”,全面提高內涵式發展水平,做到強基固本、系統優化,提高核心競爭力。
2012年,公司成立管理提升活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建立了每周工作例會制度,明確10項重點提升領域,整理內控項目255項,落實改善措施319項,編制完成《內控管理手冊》,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初步建立;積極推動法律信息化建設,進一步規范了合同執行過程中的風險控制。
隨著全球航運價格、油氣一路走低,船舶海工市場產品價格在不斷下降,但是船企各項成本卻不斷攀升。在這種情況下,成本管控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公司將成本管控作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全員共同傾力做好成本管控這篇大文章。重新修訂了公司《目標成本管理辦法》,實現三廠區目標成本編制、成本分析模板、“一船一表”的“三統一”;不斷完善成本管理體系,細化、分解年度預算指標到作業區層級;試點推進與生產物量掛鉤的分配機制改革,提高一線骨干隊伍的勞動積極性;基本實現資材成本日反映和勞務費用月清月結;加強外協、外包項目管理和自購物資“量”、“價”管理,降低了外包、外協費用;強化設計源頭管理,落實設計人員的成本責任,設計降本效果明顯;推進公司物資管理提升方案,多途徑、多方面、多手段不斷降低物資成本。
安全、質量是企業經營生產的基礎性工作,十二五期間,公司不斷夯實基礎管理,取得了不少亮點。獲得廣州市清潔生產優秀企業稱號和LR綜合管理體系證書,全面推進軍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順利通過驗收;進一步健全 “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安全責任體系,全面推行安全生產“網格化”,健全了責任追究機制;持續開展6S維持和提升改善工作,生產流程得到優化,產品船基本實現了“通道暢通、管線架空、垃圾分類、物品定置”的要求。開展質量提升工程,通過質量管理、質量檢驗、售后服務等各方面的專項整頓活動,不斷強化員工自主質量管理意識;全面實行施工實名制管理,建設質量信得過班組,并試點質量免檢班組,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強。
國家建設強大國防和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為公司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門。迎來“十三五”,公司將進一步優化、調整產品結構,以效益為先保持經濟規模平衡增長,力爭2020年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努力成為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防務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和保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