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統計數據,不管是從載重噸計還是從修正總噸計,今年前4個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都排名全球第一位。不過,從具體船型來看,我國新接訂單仍以三大主流船型為主,在液化天然氣(LNG)船以及高端海工裝備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領域與韓國、新加坡還有一定差距。我國船企要想實現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步伐,還需加大“雙高”船型的研發力度,發力智能制造,做好技術儲備,同時充分發揮我國在融資等方面的優勢,加強市場開拓,真正使我國船舶工業實現從大到強的轉變。
滬東中華建造的“泛非”號LNG運輸船
當前,國際航運市場仍處于低位水平,國際船舶市場整體慘淡,我國三大造船指標能夠再度登頂世界第一,進一步夯實了我國船舶工業繼續開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基礎。成績固然可喜,但結合具體船型分析,我國船舶工業面臨的市場形勢并不樂觀,尤其是在“雙高”船型領域。目前來看,我國船企雖已在LNG船、超大型油船、超大型集裝箱船、高端海洋平臺等領域實現了突破,但與韓國、新加坡等國船企相比,在承接“雙高”船型訂單方面并無優勢,在絕大多數“雙高”船型領域還沒有實現批量建造和交付,在這一領域“游戲規則”的制定方面還只能亦步亦趨。雖然當前我國船舶工業能在“量”上占據領先地位,但是如果不能在“質”上實現有效突破,長遠來看,終究還是會受制于人。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雙高”船型的研發建造才是一個國家船舶工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真正體現。一方面,能夠建造“雙高”船型意味著企業在基礎關鍵技術和創新研發上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尤其是在新標準、新規范的制定方面有著相當的話語權;另一方面,“雙高”船型代表著產品建造質量的絕對可靠和安全、環保、節能方面的先進性,更易受到市場青睞,對船企打造標桿品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華為當前面對的境況中也能夠看到,只有掌握了先進的技術,研發出先進的產品,形成了核心的競爭力,才能及時應對各種形勢的變化。而對我國船舶工業而言,這種核心競爭力就是在“雙高”船型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因此,進一步加快進軍“雙高”船型市場步伐,對我國船舶工業來說已刻不容緩。
我國船舶工業要想在“雙高”船型領域有更大作為,首先,要加大對“雙高”船型的研發創新力度,瞄準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間船市在節能安全環保方面的需求,結合當前智能船舶發展的最新技術,加強產學研用合作和聯合攻關,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完善產業鏈;其次,要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等機遇,主動“走出去”,充分發揮我國船舶工業在融資等方面的優勢,吸引有實力的優質船東訂造“雙高”船型;最后,要繼續苦練內功,在生產管理、質量管控等方面發力,通過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縮短建造周期,打破“雙高”船型的競爭瓶頸,培育市場競爭新優勢。
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國船舶工業不僅需要用“量”來顯示實力和水平,還需要用“質”來證明能力和檔次。隨著船市低迷引發的各國船舶工業調整,今后,“雙高”船型市場毫無疑問將成為各主要造船國家關注的重點,圍繞這一領域開展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我國船舶工業必須把對發展“雙高”船型的認識放到一個戰略高度上,用戰略性眼光來看待“雙高”船型在船舶工業轉型升級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采取戰略手段對“雙高”船型做好頂層規劃設計,為更好參與國際競爭、推動造船強國建設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