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小說《七種武器》廣為人知,而正在西太平洋執行海山調查任務的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也有自己的七件高科技“武器”,能夠對神秘海山發起綜合“攻勢”。
1 “龍抓手”:“發現”號潛水器
“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是“科學”號最核心、最高端裝備,能實現深海精細化作業,特別是定點取樣能力突出,可謂是深海“龍抓手”。
“發現”號與母船由一根纜相連,為其在水下提供電力。“發現”號有7個螺旋槳,可以前后左右上下移動,猶如深海中的一架飛機。
它的高清攝像頭拍攝的視頻實時回傳到船上,科研人員可通過視頻圖像觀察海底生物和地質情況,看到有價值的生物和巖石樣品,可遙控“發現”號的機械手精準抓取。
“發現”號狀態穩定,作業效率高,只要海況允許,它每天都能下潛作業,至今已下潛200多次。
2 “大獅口”:電視抓斗
“科學”號還有一個猶如“獅子大開口”的紅色裝備,它就是電視抓斗。它與“發現”號有相似之處,都帶攝像頭,雖然視頻質量沒有“發現”號的高,但它能抓取大塊巖石和沉積物,這是“發現”號所不能及的。
科考隊員通過視頻看到有價值的樣品,在船上給電視抓斗一個指令,它的“大口”就緊緊咬合,將巖石等樣品含入“嘴”中,帶到甲板上。
3 “流星錘”:溫鹽深儀
能探測萬米深海的溫度、鹽度和深度的溫鹽深儀,猶如“科學”號的“流星錘”,收放自如。“科學”號的溫鹽深儀是一個白色圓柱狀設備,上面有24個10升的采水瓶,可以采集不同深度的海水樣品。
當儀器到了指定深度,科考隊員給它一個指令,相應瓶子頂部和底部的塞子關閉,就獲得了相應水層樣品。
科研人員通過分析海水樣品,能了解這個海域海水的理化環境特征,以及浮游動植物的群落組成情況等,以便對海山形成比較立體和系統的認知。
4 “大力神”:A型架
擺在“科學”號后甲板最末位置的是它的“大力神”——A型架,它能吊起25噸重的物品。它的主要作用是輔助其他科考設備作業,包括將電視抓斗、多聯網和采泥器等吊放到海中,完成作業后再吊回甲板上。
5 “溫柔紗”:多聯網
“科學”號既有非常陽剛的“武器”,也有具陰柔之美的“武器”,多聯網就是一件。它的網孔直徑細小到200微米,因此可獲取直徑在200微米以上的浮游生物樣品,干的絕對是細致活。它下潛水深最大可達6000米,每次下潛可獲得9個不同水深的浮游生物樣品。
6 “無影波”:淺地層剖面儀
裝在“科學”號船底的淺地層剖面儀,是一套利用聲波探測淺底地層剖面結構的儀器,這種聲波探測方式可謂“科學”號發出“無影波”。這套裝備的工作水深是水下20米至1萬米,它能探測和分析海底200米以內地層的結構和構造,幫助科研人員選定作業區域。
科考隊員在操作動力定位系統
7 “定海針”:動力定位系統
茫茫大洋中,“科學”號科考船就像是一片漂浮的樹葉,但它在有需要時能基本上保持不動,誤差不超過1米,還能原地360度轉圈,靠的就是“定海針”——動力定位系統。
動力定位系統能把整個船舶所配備的主推進系統和艏側推系統進行動力整合,根據風和海流情況,對推力進行計算和相應配比,使船舶穩定在原地不動。例如,在風和海流讓船朝西北方向漂時,動力定位系統通過動力配比,就會讓船產生一個朝東南方向、大小相當的反推力,從而讓船在原地保持不動。
“發現”號潛水器的下潛作業必須要有動力定位系統配合才能完成。“發現”號在海底巡航速度很慢,它與母船之間又必須保持安全距離,因此經常需要母船朝某個方向移動10米或20米,然后停住不動。若沒有動力定位系統,科考船在波濤起伏的海上根本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