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國內盛傳一個說法,制裁解除后伊朗投放出1200億美元新造船訂單,其中絕大部分將在中國訂造,一舉拯救中國造船業,昨天筆者與一位伊朗業內人士交流,正好談及此事,他覺得這說法很可笑,首先伊朗之前被凍結的資產也不過千億美元,這其中70%是資金,30%的財產,而即使是這70%伊朗也要做很多事,包括技術引進在內,包含飛機采購,雖然可以采用融資方式,但在油價低迷的當下肯定要省著點花。
其次,中國造的船質量不好,之前很多項目是收到中國的政策性融資貸款政策才在中國建造,并且因為每年有大量的石油款項都是由人民幣結算并且大多存再中國的銀行內,迫于無奈只能用這些錢采購中國制造的產品,而一旦制裁解除,則選擇將非常多,比如韓國造船業,不但質量比中國好得多。
另外,關于韓國,他認為還有一個主要優勢,那就是韓國的一些基金甚至可以提供0利率融資,過去不被看好的伊朗國有企業長約在制裁解除后都將成為優質長約,為伊朗的融資需求帶來很多便利,而相反,中國銀行金融體系線條冗長且效率低下,在對待伊朗國有企業長約的問題上遠不如日韓甚至歐洲反應的那么快,因此中國就更不會成為首選。
此外,他表示伊朗還將努力發展本國的造船業,中國造船的優勢是政府和企業不計成本的大投入建造大量船塢和船臺,伊朗肯定不能也不會這樣發展,但是伊朗也會提升造船能力,伊朗造船在工藝標準上沿用德國70年代的標準,而這個標準直到現在都比中國的標準來得高。
當問起如何伊朗企業會出于完全自愿訂造中國船時?他表示,除非中國船的價格便宜到讓人難以拒絕的程度,而質量再有適當提升,但即使這樣中國獲得的訂單也應該是相應的,而遠非什么絕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