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看,是一個企業舍不舍得花錢的小事,但其實反映的是這家企業,當然主要是這家企業的決策者有多大“格局”的問題。
上周末,我剛從一艘25萬噸級的散貨船上下來。
從天津港到浙江舟山錨地,在船上的5天里,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這艘巨輪上自動化、現代化的設施,不是那些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也不是海天一色、一望無際的大海美景,而是一位海員講起的一段往事:
2018年3月,海員黃周慶剛出生幾個月的孩子生病。此時,他所在的遠洋船正航行在數千海里外的大洋上,距離黃周慶的合同期滿也還有3個月。
心急火燎的黃周慶不得不向其所在的公司——山東海運船舶管理公司(下稱“山東海運”)說明了情況。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公司領導當即決定安排他在新加坡下船,并為他報銷返程的機票、代理費等費用。
“一艘遠洋貨輪要臨時靠泊錨地,安排人員上岸,有許多繁瑣的事要去協調,花費也不菲。搞不好還會耽誤船期。”山東海運船員部經理韓有行說:“遇到這種情況,必須把船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航運企業特別是遠洋貨輪遇到這種事,處理起來通常有5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緊急協調船舶臨時靠岸,安排海員返程并承擔返程費用。同時盡快安排接替的人員上船,并支付接替人員的上船費用;
第二種情形,協調船舶臨時靠岸,同意家里有急事的海員下船,但返程費用自理;
第三種情形,不采取臨時的靠泊措施,而是等船舶正常航行到下一個停靠港口后,家里有急事的海員下船,返程費用自理;
第四種情形,等船舶到下一個停靠港口后,家里有急事的海員下船,不僅要承擔自己返程的費用,還要承擔接替人員上船的費用;
第五種情形,按原定的航程和合同走,不同意海員提前離崗下船。
選擇第五種情形,企業可以不花一分錢。但如果選擇第一種情形,則可能額外支出幾萬元、十幾萬元。
說句實在話,遇到上述這種情況,毅然決然地選擇第一種情形的企業,可能并不是很多。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企業舍不舍得花錢的小事,但其實反映的是這家企業,當然主要是這家企業的決策者有多大“格局”的問題。
“格局”二字,常常被人們引用。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范圍不一樣,所以說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樣。
大格局者,不計較眼前利益,不會只想著打小算盤。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曾在清華EMBA課堂上說過,“你今天的選擇奠定了未來三十年。一個企業家的格局,決定了一家公司的未來。”
有人曾經用“金水交融”來形容企業的格局:“企業求利,必以金開拓市場,以水生其財源,剛柔并濟,生生不息,大發利市。”“若只有金,則剛不持久,過于強勢,必易折斷;若只有水,則弱不可持,易被人欺。”
剛柔相濟,上善若水,這樣的企業才有大格局,才會長遠,也才會真正聚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