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艘國產航母23日中午完成第七次試航返回大連造船廠碼頭。本次試航持續長達22天,是自其下水以來耗時最長的一次。試航期間,國產航母不僅進行了艦載機起降試驗,并在飛行甲板上留下了新的輪胎印,還展開了被稱為“安德森回旋”的最小半徑轉彎等測試。軍事專家認為,與前六次試航對航母某系統展開驗證試驗不同,第七次試航是整合多種任務,由海軍主導的整體驗收試驗,標志著國產航母距正式交付更近一步。
我國的國產航母能夠搭載36架的殲-15戰斗機 ,而對比我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來看,遼寧艦僅能搭載24架殲-15戰斗機,由此可見,我國國產航母的艦載能力是遼寧艦的一倍半,整體性能和作戰效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外形明明相差不大的兩艘航母,為何裝載戰斗機的數量卻有如此不同?
國產航母的總體設計還是與遼寧艦保持極高的相似性的,比如排水量和動力設計上,國產航母都繼承了遼寧艦的設計,而從航母的總體尺寸上來看,兩艘航母的區別也并不是特別大,那么,為什么兩艘外形尺寸和設計都相差不大的航母,國產航母裝載戰斗機的數量卻是遼寧艦的1.5倍呢?
首先,遼寧艦的裝載數量存在一定客觀因素。遼寧艦的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因此遼寧艦的標載被定為24架殲-15戰斗機,有一部分原因是參考蘇聯而確定的,而蘇聯當時選擇搭載的裝備跟我國不太一樣,蘇聯搭載的直升機的數量是比較多的,而我國航母搭載的直升機數量比較少,所以24架殲-15戰斗機并不一定準確。
其次,國產航母雖然外形上看上去與遼寧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實際上卻采用了全新的艦體的空間設計,極大地優化了航母的使用空間 。國產航母與遼寧艦的在空間設計上的不同主要有兩點,一方面國產航母的甲板面積要比遼寧艦更大,有效地利用了航母的空間,增加了航母的有效使用面積。另一方面 ,國產航母的機庫雖然面積跟遼寧艦差不多,但是體積卻增大了不少,不僅能夠用于存儲更多的物資,還能夠用于多放幾架艦載機,由此可以看出,國產航母的空間利用率很高,這也是國產航母所搭載的戰斗機的數量更多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遼寧艦的使用經驗,對國產航母管理和使用更多的戰斗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