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23日,首屆中國國際郵輪(配套)產業發展論壇暨展覽會在上海舉辦,旨在搭建中國大型郵輪配套產業交流大平臺,探討配套產業發展新路徑,構建全供應鏈體系,推動中國大型郵輪產業健康發展。上海市、寶山區、海關總署等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中國國防交通協會等國家一級協會、外國駐華使領館、國際知名船級社和國內外郵輪制造企業及配套供應商等400多人應邀出席。論壇設一個主論壇,三個分論壇,議題涵蓋郵輪產業發展、郵輪內裝及裝備、郵輪設計規范及技術開發等內容。論壇同期還舉辦郵輪配套展覽會,20多家展商參展。
2019年10月18日,中國首艘大型郵輪將在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開工建造。“一個全新、巨大的郵輪市場正翹首以待,郵輪建造及配套產業將會迎來數千億級的的市場空間。”會上,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執行會長張兆本表示,這是中國造船業的一個全新領域,是填補國內空白的朝陽產業,是陸地產品設備向海洋生活載體拓展的全新機會。
大型郵輪建造是巨系統工程,完備的配套體系是郵輪建造能否成功的必要條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歐洲郵輪制造商和當地配套產業已形成了穩固的長期合作伙伴關系,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德國邁爾集團建造的郵輪本土配套率均達到85%以上,蒙法科內爾和帕彭堡均是世界知名的郵輪小鎮所在地,產業集中度非常高。我國的郵輪建造剛剛起步,郵輪配套產業也幾乎是從零開始,特別是在占據郵輪建造成本五成以上的內裝領域,目前國內企業面臨著技術壁壘高、系統化技術解決能力低、符合郵輪標準的內裝材料種類少、工藝及規范了解不足、產品技術研發投入不夠、產品技術研發人才短缺等問題。
羅馬非一日建成,中國郵輪配套產業也需耐心培養。論壇上,擁有客滾船、郵輪設計建造經驗的多位專家圍繞郵輪內裝產品本土化、郵輪內裝產品認證、法規對郵輪發展趨勢的影響、高端船舶關鍵設備國產配套能力、通過郵輪內裝體現郵輪文化等主題發表演講。專家們認為,提升郵輪本土配套率需要設計方、總裝廠、供應商等全行業的共同努力,應構建起良好的行業生態系統,確立供應商的準入制度;要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模式,完善和優化郵輪建造配套供應鏈體系;內裝材料供應商要突破船的概念,積極發掘、聯合業內外廠商加入國產郵輪供應鏈,同時,要創新商業模式,解決好取證成本和市場規模的問題。
據悉,“中國國際郵輪(配套)產業發展論壇暨展覽會”今后將每年舉辦一次,將持續跟蹤郵輪建造及配套產業動態,推動中國郵輪產業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