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將于今年10月18日在公司開工建造,首制船計劃于2023年交付。”在日前于上海召開的首屆中國國際郵輪(配套)產業發展論壇暨展覽會上,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這一“官宣”讓會場內400余人躍躍欲試,其中不乏國內外郵輪相關配套企業。對欠缺郵輪配套經驗、資質、技術的國內大多數企業而言,其實很多機會就在眼前。
據悉,目前外高橋造船首艘郵輪的配套采購已完成了近三成,畢竟是國內首次建造,其中的船舶設備、郵輪內裝都將主要選擇擁有豐富郵輪配套經驗的設備商,因此國產配套設備的上船率很有限。要想順利摘取郵輪這顆 “皇冠上的明珠”,國內郵輪配套的發展、完善勢在必行,也需要給予產業鏈足夠的培育時間。不過往近了說,在首艘國產郵輪的建造過程中,國內船配企業仍能大展拳腳。
外高橋造船設計總師陳虹在會上就表示,目前來看,為郵輪配套并不意味著最終“上船”,郵輪建造需要配套七八十種工裝,這對國內企業而言也是一種機會。
陳虹列出的工裝主要有:高頻感應火攻設備,薄板焊接變形控制是郵輪建造的一大難點,船廠對相應火攻設備存在剛需;登船電梯、艙室電梯,一艘郵輪上有兩千多個艙室單元,有大量預制艙室,需要專用電梯工裝設備;環保除塵抽風、送風系統,郵輪建造過程中的安全環保要求遠高于貨船,需要投入資金購置除塵系統;臨時消防系統,在郵輪建造過程中很難完全根除火災隱患,但要確保一旦出現火苗能夠將其迅速撲滅,因此船上需要加裝臨時的消防、安全系統;臨時空調系統,對船舶建造過程進行濕度、溫度控制;機械,郵輪上避免火焰切割,需要用到大量的機械切割設備等。
陳虹補充道,在首艘國產郵輪采購的過程中,船廠方面體會到目前供應端到需求端的渠道并不暢通,部分物資的市場競爭不夠充分,“我們希望有更多參與者共同為郵輪建造作出努力。”在設備代理、與國內外廠商合作開發郵輪所需產品、與國外設備商合作提供安裝服務、做EPC工程總包商分包郵輪工程等領域,國內廠商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