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V GL業務發展總監兼執行副總裁Jan Olaf Probst日前表示,經歷了合并大潮后,目前集裝箱航運市場的生態系統有利于船廠和金融機構,因為航線服務的效率與水平將獲得提升,且運力不會供應過剩。
周四在香港舉行的DNV GL散貨和集裝箱論壇上,Probst說,大多數大型班輪公司必須通過訂購新船來實現有機增長,這對噸位供應方、融資機構和船廠來說都是好消息。
他解釋說,目前全球前十大班輪公司中的8家已經加入了現有聯盟,預計HMM也將很快加入。按噸位計算,全球前五大班輪公司的市場份額為65%,前十大班輪公司的市場份額為82%。
Probst批駁了集裝箱航運市場供大于求的觀點。他解釋說,除了2009年以外,全球集裝箱運輸量年增長趨勢都在4%-5%之間,而在更長時期內,運力的年擴張速度約為3%-4%,這意味著運力的增速低于貨量的增速。Probst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海運2億個集裝箱。
他指出,從2012年底到2018年底,全球集裝箱船隊增加了262艘船,共577萬TEU,這意味著新船的尺寸都很大。因此他認為,大型班輪公司的趨勢是增加船舶尺寸,減少船舶數量。
同時,根據Probst的數據,2019年初至今,集裝箱新船訂單數量約為50艘,而2018年約有180艘。他預計,在經歷了2018年創十年最低拆船量和2019年相對較低的拆船量后,2020年的拆船數量將大幅增加。
Probst預計,未來兩年的新造船訂單將主要包括四種類型的船舶:22000TEU、15000TEU左右、10000TEU左右和4000TEU以下。他解釋說,雖然遠東到歐洲的航線大多數由超大型船運輸,但是亞洲區域航線大多部署4000TEU以下的船舶,而跨太平洋航線上則主要是可以通過巴拿馬運河的10000TEU至15000TEU的船舶。
Probst表示,通過巴拿馬新船閘的船舶中,90%的噸位數由天然氣運輸船和集裝箱船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