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內各造船廠商的未交貨訂單(即手頭工程量)創出過去10年最低。
據《日本經濟新聞》12月11日報道,日本船舶出口組合的統計顯示,日本造船企業10月的未交貨訂單僅約為2千萬噸,和2008年的7千萬噸相比,呈現減少傾向。同時,該國整個行業只能確保到1.5年后的工作量。
報道稱,“缺少訂單”給日本造船行業帶來混亂。目前行業重組已啟動,排在日本首位的今治造船和第2位的日本海事聯合公司(JMU)決定展開資本業務合作。
日媒報道截圖
據了解,造船業從簽約到交付需要約2年時間,從確保業務穩定性的觀點出發,據稱未交貨訂單需達到國內全部產能的2~3年規模。但日本的造船企業目前僅約1.5年。有大型造船企業的高管表示,“手頭工作完成之后,將面臨是不惜虧損也要獲得訂單,還是由于開工率低迷導致嚴重虧損這一終極選擇”。
由于壟斷化,日本造船行業相關人士擔憂會出現低價大量接訂單的價格情況。而此舉有可能導致日本造船業重演在液晶和半導體行業發生的事態。
目前,逐步衰弱日本國內造船行業有10多家企業展開過度競爭。11月29日,居行業首位的今治造船突然宣布與第2位的日本海事聯合公司展開資本業務合作,提出了借助擴大規模生存下去的舉措。
在巨大聯盟誕生后,其他大型造船企業和中小造船企業的動向將成為焦點。
此外,報道還提及近期中、韓兩國造船企業合并一事。
“在這種背景下,居中國造船行業首位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CSSC)和第2位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CSIC)11月進行了經營整合。而在韓國,現代重工業正在與大宇造船海洋推進合并工作,僅中韓企業就掌握全球份額的4成。”文章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