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江達海,必須有船。昨日,懷揣“通江達海夢”的周口,擁有了首艘千噸級自造船,經過5個小時的工作,該船成功進入沙潁河,這標志著周口在通江達海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現場直擊了該船入水過程。
前拉后拽 千噸貨船緩緩移動
昨日上午10時,周口港東側一造船廠紅色的條幅隨風飄揚,只待千噸級大船正式下水。
整齊排列的三艘船,長度均有70米左右,寬10余米,高有5米左右。中間停放的一艘船是首先下水的船只,已被“固定”。船的南側通過8根鋼絲連接到一個電動絞機上,船下是一米多高的氣囊,7個氣囊把船完全托起,船底部距離地面有1米左右。船的北側,停有一輛大型推土機,推土機前面的鏟刀上纏繞著鋼絲,鋼絲的另一段固定在地面上,中間從螺旋槳附近穿出。上午10時,鏟車開始倒車,鋼絲緩緩移動。“肉眼看起來,船沒有動,其實是在移動著呢,不信等會兒你看看氣囊就知道了。”附近的工人向記者介紹說。
“長這么大,也沒見到這么大的船!沒想到在地面上,它們會有這么大。”在現場圍觀的一位七旬老人向記者感嘆道。
這艘船的主人叫趙勇,江蘇淮安人。趙勇說:“以前開的也都是小船,船民都喜歡大船,沒有人不喜歡大船的。攢了好久的錢,決定搞個大船,所以就花300萬定制了這艘船。”滿臉笑容的趙勇說,沙潁河河道復航后,他一直在沙潁河、安徽、上海搞船運。三個多月前定制了這艘船,船的各項手續辦好后,第一單生意將從周口港開始。
內陸船平穩入水 海船入水“晃”三下
推土機不斷地轟鳴,工人拉著高壓氣泵槍管子,查看著各個氣囊,或充氣,或放氣,船仍在緩緩移動。“前邊的鋼絲繩就是控制船的移動速度的,沒有那鋼絲繩,船肯定沖到對岸去,船自重都400噸呢,光靠這岸邊的坡度,船都管沖出去。為了防止意外,必須用鋼絲固定,一點一點地放。”中午12時,南側的第一個氣囊完全裸露出來。工人上前,把氣囊放出,氣囊呈一個長長的橢圓形貼在了地面上。10個人開始拿著鐵棍,插在橢圓形氣囊下,“一、二、三”,十個人,喊著號子,搖晃著身體才把干癟的氣囊抬起來,往船北側抬去,準備鋪墊在船北側下方。
“看著這個氣囊很輕,實際上每個都有2000斤左右,一個買下來都得1萬塊左右。所以抬起來非常重。”船廠負責人王魯豫介紹說,內陸船和平時人們看到的海船或者說軍艦入水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在江河入水的船都是靠7個氣囊托起,兩頭拉拽,緩緩地平穩入水,入水期間船上可以有人,不管是長江還是黃河,都是這樣。而海上的艦只入水,則是搖晃著傾斜入水,一般都晃三下,艦上沒人。“這主要是船的構造和水環境不同。”王魯豫說,當天入水的這條船,整個過程預計需要5個小時左右,挨著的三艘千噸級船都準備入水,預計需要三天。
給船辦“行車證”從建造起就開始了
“建造一艘這樣的船需要多長時間?周口有幾個這樣的船廠?船的手續又是如何辦理的?”船廠負責人王魯豫說:“周口的船廠以前都在沈丘縣,我們也是從沈丘縣遷過來的,2005年就有了,2015年,為支持周口港的發展,從沈丘縣遷到周口港,目前是周口最大的船廠,占地42畝,未來,還會擴大,目前已經納入了擴大的計劃,按照目前船廠的審批手續和造船能力,最大能建造1.5萬噸的船,但根據現實沙潁河的水深、橋的高度,只能建千噸級船。即將入水的三艘船都是998噸的千噸船,建造時間都是3個月。”
與汽車的手續辦理方式不同,船的手續辦理是從開工時開始的。王魯豫說,船開始建造時便向海事部門申請,海事部門從建船的材料便開始監督、記錄,船入水后,海事工作人員還得對船的入水深度、實際的長寬高測量,一點都不能錯,然后才辦理通航的手續,否則便無法航行。
他還介紹說,船不但是個運貨的工具,也是船民的家。即將下水的三艘船上,駕駛室后邊都是三室一廳帶廚房和衛生間的房屋,面積在110平方米左右,和地面上的房屋一樣,目前還沒裝修完畢,裝修完畢后,空調冰箱各種生活電器一應俱全。“入水后,海事部門將繼續測量、審核,手續辦下預計還得半個月。船上的裝修也同時進行,手續辦下來,船上房間裝修也就結束了。”
4個多小時里,船一直在緩緩移動。下午3時10分,整艘船終于完全入水,多個氣囊也漂浮在水上。周口港通江達海、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