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則的基礎上,已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達成一致。同時,美國將履行分階段取消對華產品加征關稅的相關承諾,實現加征關稅由升到降的轉變。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表示,隨著中美兩國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美國承諾將取消部分對華擬加征和已加征的關稅,并且加大對中國輸美產品關稅豁免的力度;美國財政部部長姆努欽強調,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達成一致是歷史性的,利好全球發展,并期待推進到下個階段。
從摩擦走向緩和
自2018年6月15日美國宣布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征收25%的關稅之后,中美兩國互加的關稅金額一直呈現螺旋形的上升,意味著雙方的經貿關系持續惡化。而在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之后,雙方同時確認在12月15日將不再互加新的關稅,甚至以往所加的關稅稅率也首次出現下調,這意味著中美經貿關系出現明顯改善,貿易摩擦顯著緩和。
在貿易領域,中美兩國擴大貿易是兩國市場發展的需求,由于關稅稅率的持續上調,過去兩年中的中美兩國貿易出現大幅萎縮。按照中國海關統計,前11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同比下滑12.5%,對美國進口同比下滑23%,對美國貿易總額同比下降15%。
由于雙邊貿易大幅萎縮,中美貿易對兩國的重要性都在下降。前11月,美國已經從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降為第三大貿易伙伴,排在歐盟和東盟之后。
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達成將增加兩國在貿易、科技和金融等多方面的合作,從而扭轉中美兩國經濟脫鉤的趨勢,使得中美兩國經濟重回融合。一方面,美國暫停增加新的關稅,有利于穩定中國對美出口;另一方面,在協議實施之后,中國會擴大對美國農產品的進口,中美兩國的進出口有望出現明顯改善。
美國豆農先受益
據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介紹,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在中美貿易摩擦之前的正常年份,中國自美農產品進口一直維持在很大的規模上,2015—2017年中國從美國年均進口242億美元農產品。但受到關稅加征影響,2018年中國自美農產品進口減至162.3億美元,同比下降32.7%。
中國對美國農產品進口的大幅下降,其實會導致美國農民收入減少,而且美國農民的損失并不單單是中國減少的農產品進口數量,還包括需求下降導致產品降價的損失。例如2018年年初美國大豆價格最高達到10.82美元/蒲式耳,而在2019年5月最低跌至7.91美元/蒲式耳。意味著美國豆農銷量不變,由于大豆價格的大幅下跌,其年收入亦下降近30%。
12月13日,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一改之前走勢,出現反彈,全天收漲0.93%,報9.21美元/蒲式耳。分析人士稱,中美兩國貿易關系是主導美國大豆期貨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達成,緩解了美國豆農的“大豆焦慮”。中美兩國在農業領域有非常強的互補性,需求互補、利益重疊,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中美是天然的農業合作伙伴,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中國每年進口的大豆在9000萬噸左右,總消費量中的85%依靠進口。美國大豆每年的總出口量約6000萬噸,若按6000萬噸計算,將在260億美元左右。如果中美兩國農業貿易障礙消除,不僅可以滿足中國市場的必要需求,也可以增加美國農民的收入,這本來就是雙贏的選擇。
有助于提振運需
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達成一致,中國將加大自美能源、制成品、農產品等進口;美國承諾逐步取消關稅,將有助于提振航運需求。中國擴大從美國的原油進口,有助于美國原油出口的快速增長。考慮到運距因素,美國原油出口增長有望帶來油運需求增長,而國際海事組織2020限硫令、美國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國制裁、中東局勢發展都可能對供給產生沖擊,2020—2021年油運市場有望繼續向上,并且具有較大彈性,投資者可積極關注油運企業中遠海能、招商輪船發展動態。
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是美國大豆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在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后,中國將大幅增加從美國進口農產品,農產品的運輸主要通過散貨船,部分也會通過集裝箱船,目前招商輪船國際干散貨業務規模較大。
日照港3年前就開通全球首條美洲至中國大豆班輪航線,“哈蒙德”輪是全球首艘用于大豆散貨班輪運輸的船舶,該航線開通全球最大糧食生產地區的裝船港到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口岸高速通道,開通初期每月2艘次由美國定期向日照港發運大豆,并通過日照港裕廊公司進行班輪接卸,年發運量將達600萬噸。
業內人士估計,在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后,中國進口年增約1000億美元,農產品年增加約500億美元,2020年油運和散貨市場或將迎來較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