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我國船舶配套設備進出口總值為74.6億美元,同比下降6.8%。其中,船舶配套設備出口總值為30.3億美元,同比下降4.7%;進口船舶配套設備為44.3億美元,同比下降8.1%。
2015年,我國船舶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形勢較為嚴峻,造船完工量同比實現增長,新接船訂單、手持船舶訂單同比有所下降,出口較2014年的下降態勢有所回升,但發展后勁不足。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持續下探,截至2016年1月27日,BDI已跌至337的歷史新低。造船行業產能依舊過剩,按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統計的數據,全國造船產能已降至6500萬載重噸,而世界船市需求量只在8000萬~9000萬載重噸,我國造船產能利用率仍不足70%。
預計我國船舶配套設備進口額將會進一步下探。船舶配套設備的海外需求隨著航運整體的不景氣繼續下行,因此,船舶配套設備出口也會逐漸下降。
船舶配套設備出口特點
船舶配套設備出口結構總體保持穩定。其中,雷達及無線電導航設備零件一直占據船舶配套設備出口產品結構的首位,占比超過兩成。全年,我國船舶配套設備出口中,雷達及無線電導航設備零件出口額達到6.9億美元,占比22.9%,同比降低1%,出口價格降低4.88%。
亞洲占我國船舶配套設備出口的半壁江山。去年全年,我國向六大洲200余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船舶配套設備,其中,向亞洲出口船舶配套設備總值為14.9億美元,占比49.2%,同比降低6%;向歐洲出口6.2億美元,占比20.5%,同比降低6%;向北美洲出口船舶配套設備5.3億美元,占比17.6%,增幅為8.8%。就出口目的國來看,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出口目的地有7個,分別是美國、日本、韓國、我國香港、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和波蘭。其中,向美國出口4.96億美元,占比16.4%,增速達16.3%。向日本出口2.69億美元,占比8.9%,下降13.9%;向韓國出口2.43億美元,占比8%,下降1.2%;向我國香港出口2.22億美元,占比7.4%,下降4.7%;向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和波蘭分別出口1.39億美元、1.15億美元和1.02億美元,同比均呈現較大增幅,其中向波蘭出口增幅達757%。
一般貿易方式是我國船舶配套設備出口最主要的貿易方式,占比達到五成。去年全年,我國一般貿易方式的船舶配套設備出口15.2億美元,占比50.3%,同比下降1.4%。加工貿易方式的出口額為12億美元,占比39.8%,同比下降7.2%。對外承包工程出口貨物出口1.4億美元,占比4.5%,同比降低18.7%。
江蘇、廣東兩省在全國船舶配套設備出口省市中排名居前兩位,占比超五成。去年全年,我國船舶配套設備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有8個省市,其中,江蘇省出口數額最大,達到9.26億美元,占比30.6%,同比下降6.6%;廣東省出口6.54億美元,占比21.6%,同比增加6.3%;上海市出口2.91億美元,占比9.6%,同比下降5.8%;其他出口超1億美元的省市有山東、浙江、福建、遼寧和北京。
船舶配套設備進口特點
雷達及無線電導航設備零件超過船舶用柴油機成為進口第一大項,兩項累計占船舶配套設備進口產品進口總額的近五成。2015年全年,我國船舶配套設備中,進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船舶配套設備有9類,其中,雷達及無線電導航設備零件進口額為10.84億美元,占比24.4%,同比降低1.9%,進口價格增長0.2%。船舶用柴油機進口額為10.68億美元,占比24.1%,同比降低20.3%,跌至第二位,進口價格降低7.75%。船用推進器及槳葉進口額達5.51億美元,占比12.4%,同比下降20.3,進口價格降低15.21%。
亞洲是我國船舶配套設備進口的最主要市場,韓國超越日本成為我國船配設備的最大貨源國。
2015年全年,我國從全球六大洲65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船舶配套設備,其中,從亞洲進口23.67億美元,占比53.4%,基本與2014年同期持平。從國別方面看,我國進口船舶配套設備進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進口貨源地有11個,其中,從韓國進口11.34億美元,占比25.6%, 增長9.2%;從日本進口7.55億美元,占比17%,降低19.8%。
從貿易方式看,加工貿易占我國船舶配套設備進口的比重超過六成,并絕大多數為進料加工貿易。去年,我國進口船舶配套設備44.34億美元,加工貿易方式的進口28.19億美元,占比63.6%,下降9.3%;加工貿易中進料加工貿易占98.6%。
江蘇、上海、廣東等造船大省在全國船舶配套設備進口省市排名中名列前茅,三地區占比超過55%。 去年,我國船舶配套設備進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有9個省市,都為造船大省。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江蘇省,進口12.36億美元,占比27.9%,同比增長5.6%;上海市進口6.63億美元,占比15%,同比下降8.8%;廣東省進口6.28億美元,占比14.2%,同比增長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