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海洋航運產業處于低谷,以及國家對船舶制造和海工裝備產能過剩的產業限制和調整,啟東市海工船舶行業利用產業競爭加劇的陣痛和市場倒逼轉型的機遇,穿越市場海洋的峰谷,實現了華麗轉身、逆流而上。
騰籠換鳳 長江入海口駛出“夢之隊”
2019年12月26日上午,海工船舶工業園中交三航(南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項目建設現場,施工隊伍正在加緊基建。“一期項目已完成工程量的30%,預計到2020年6月生產出第一根風電樁。”項目負責人徐堅波介紹,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0億元,主要生產風電樁,全部投產后預計年新增產值15億元。
中交三航(南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海工船舶工業園盤活閑置工業用地的一個典型。近年來,國際經濟形勢的持續低迷對海工船舶行業造成了很大沖擊。一些傳統造船企業由于實力有限,普遍訂單不足,生產處于停滯狀態,發展前景黯淡。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主動出擊,通過并購、合資、租賃等方式,招引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技術含量高的大企業入駐,加快騰籠換鳳步伐,逐步淘汰低端造船等落后產能,實現從傳統造船業向高端海工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9年,園區新引進總投資10億元重特大項目3個,總盤活土地2000多畝。“強強聯合、優化配置、資源重組……目前,落戶園區的20家企業,其中有6家海工船舶企業紛紛攀上了國企、央企的大船,有10家是上市公司。騰籠換鳳后的海工船舶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煥發新生。”
近年來,海工船舶工業園還積極培育和引進“專、精、特、優”等項目,推動海工裝備制造業向高端挺進,長江入海口相繼駛出“大國重器”。全球最大噸位風電安裝船、世界最大的C型船用液罐、亞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鐵建風電01”……不斷刷新當今世界船舶海工產業新高度。
創新轉型 市場寒冬里奔騰“暖流”
2019年10月25日上午,啟東中遠海運海工承建的N792中鐵建風電安裝船完成試航任務,返回公司碼頭。而在10月初,中遠海運海工建造的“益駁301”輪、“益駁302”輪相繼交付,等待半潛船裝載運往非洲幾內亞,參與中鋁幾內亞鋁礦項目的運輸。與此同時,12000DWT頂推組合體系列駁船中“益駁303”“益駁304”“益駁305”3艘船舶順利出塢。啟東中遠海運海工創造了3天交付2艘駁船,3艘駁船出塢的新記錄。
啟東中遠海運海工是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船舶企業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企業由原先的以鉆井平臺為主營的單一產品模式創新升級以“FPSO+模塊”雙輪驅動模式,轉身進軍高端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領域,為企業贏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轉型是涅盤升華的必經之路,船企轉型形勢喜人的背后,更是核心研發能力的提升。“這個400兆瓦的海上升壓站是全亞洲最大的。”南通泰勝藍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鄒濤告訴記者,“這是我們和同濟大學合作的結晶,直接奠定了企業的市場地位。”
去年開始,藍島在生產中發現,用傳統的方式已無法穩定控制公司生產的大型鋼結構,但技術人員始終無法突破這一瓶頸。就在公司無計可施時,園區為企業和同濟大學“攀上了親”,通過搭建產學研平臺,幫助企業和盤托出技術需求,推動企業“強筋健骨”。
集群突圍 “啟東船隊”挺進深藍
2019年12月16日,由啟東中遠海運海工承建的國內首艘1300噸自升自航式風電安裝船“鐵建風電01”交付使用,我國海上風電建設再添“大國重器”。該船融合了當前世界最新科技,多項技術打破國內記錄,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綜合性能最高的海上風電安裝船舶。
該船由中國鐵建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打造,中船工業集團第708所整體設計,是我國首艘自主設計、研發、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自升自航式風電安裝船舶。啟東中遠海運海工僅用16.5個月,全部完成生產設計及總體建造,創造了國內同類型產品中建造速度的最快記錄,充分展現了中國領先的建造能力。
如此“大國重器”,不僅僅是“鐵建風電01”。2019年3月,世界首創坐底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在振華重工開工建設。5月,由振華重工建造的國內首創的“振漁1號”深遠海大漁網箱養殖平臺正式投產。7月,世界最先進的半潛式海洋生活服務平臺“高德4號”在中遠海運海工成功交付。8月,中遠海運海工首個浮式生產儲油船“彩虹號”成功交付。10月,世界最先進的海上工程作業船之一的N829船在中遠海運海工完工交付。
集群突圍,才會走向更遠的未來。近年來,啟東中遠海運海工內抓管理、外拓市場,以海工裝備(FPSO)和模塊“智”造為主,以特種船舶建造和海工修理改裝為輔,拓展中小型郵輪建造和FSRU、FLNG改裝與建造市場,成功對接世界一流油氣公司和總包商,并成功簽約北極LNG模塊工程,在手訂單達70億元。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打贏階段性“翻身仗”,全力開創企業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