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就任曼柴油機與透平公司(MAN Diesel & Turbo,下稱曼公司)首席執行官以來,烏維·勞伯(Uwe Lauber)保持著每隔4-6周就從德國總部前往中國一次的工作習慣。
他最近一次來訪中國,是前往上海參加上汽大眾旗下一家電廠的投產儀式。在2月19日正式啟用后,該電廠將為所在的汽車生產基地提供近25%的能源。而作為供應商,曼公司為這家電廠配備了4套型號為MGT6200的燃氣輪機機組,作為其動力核心。這也是曼公司在中國的首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這意味著能源供給方式布局于用戶端,而非來自傳統的集中式供應。
曼公司隸屬于德國曼集團,汽車生產商大眾集團持有該集團74.05%的股份。曼集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58年,其前身GHH煉鐵廠曾在1898年將一臺蒸汽發動機銷往河北省唐山市,這是該集團與中國的首次業務往來。
曼集團旗下目前有兩大業務板塊,相比于主打動力業務的曼公司,另一項商用車業務更為公眾所熟悉,其運營的品牌包括曼卡車(MAN)以及尼奧普蘭巴士(Neoplan)。曼公司擁有船舶推進系統、渦輪機及電站業務三大板塊。在2014年,這家公司為曼集團貢獻了23%的收入以及42%的利潤。
在勞伯看來,類似于上汽大眾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將成為公司的一個新增長點,而他十分看好同類項目在中國的應用前景。“所有人都認識到必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用天然氣替代燃煤發電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勞伯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在使用4套燃氣輪機之前,上汽大眾的這座發電廠使用燃煤鍋爐發電。而“煤改氣”后,電廠可以減少約40%的二氧化碳排放。這4套燃氣輪機在德國制造,而分布式能源項目的承建方上海航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則負責電站的設計和建造。
中國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前景也為GE等廠商所看中,并已在國內進行布局。去年6月,GE在上海啟動了莘莊工業區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二期項目,GE與華電集團合資成立的華電通用輕型燃機設備有限公司,提供了兩臺60MW級燃氣機組作為動力來源。
一位熟悉國內燃氣輪機行業的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相比于GE、西門子等燃氣輪機廠商,曼公司在市場占有率方面難以望其項背,不過在技術層面并不落后。
勞伯表示,曼公司將業務重點定位于為小型發電廠提供中小型的燃氣輪機,比如上汽大眾項目采用的就是功率為6.9MW的小型機組,GE、西門子等競爭對手則更關注功率更大的燃氣輪機。曼公司在幾年前意識到市場對小型燃氣輪機的需求,并開始布局研發系列產品,其中還包括8MW、12MW以及20MW等機型。
燃氣輪機業務隸屬于曼公司的渦輪機板塊,被寄予彌補公司其他板塊業績下滑的重任。
曼公司目前的主打業務仍是船舶推進系統,公司七成以上的利潤由其貢獻,同時它也在全球占有約一半的市場份額。不過壞消息是,造船行業的不景氣在過去數年間持續。相比2013年,全球造船業“三大指標”中的兩項指標在2015年出現下降,造船完工量從10757萬噸降至9624萬噸,新接訂單量則由14477萬噸猛跌至9646萬噸。
這意味著向曼公司提出采購需求的下游船企趨于減少。曼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的財報顯示,訂單總額同比下降11%至22億歐元,船舶推進系統業績下滑被歸結為主要原因,而這也延續了2014年以來的趨勢。勞伯亦承認,造船市場不景氣對公司確實產生了影響,他希望可以通過多元化的產品布局來抵消這一負面影響。
在過去數年,曼公司的財務情況還受困于一項失敗的電站投資。公司在2011年投資電站項目時出現了失誤,這導致電站板塊業務連續五年報虧,并拖累曼公司在2013年出現了0.41億歐元的虧損。2010年-2012年,曼公司都保持著每年4億歐元以上的盈利。
勞伯稱,雖然電站項目2014年建成投運后,公司在當年扭虧并實現盈利2.06億歐元,不過其仍被認為在財務方面是個災難。公司也避免承接類似的EPC工程總承包項目,而是直接提供燃氣輪機等發電產品。
曼公司正考慮將新型燃氣輪機在中國實現本土化生產,而前提是分布式能源市場確如預期般發展。由于天然氣發電市場的崛起,曼公司江蘇常州工廠的三期項目已經增加了壓縮機測試設施。該工廠是曼公司在歐洲之外的第一家生產基地,設立于2007年。